后主刘禅的便殿笼罩在淡金色的晨晖中,檐角悬挂的羽扇形宫灯尚未撤去,绢面上“克复中原”的题字己有些许褪色,却在秋风中轻轻摇晃,恍若丞相的羽扇从未离去。诸葛瞻身着朝服,腰间玉珏随步伐轻响,行至殿门前时,见黄门侍郎黄皓正垂首整理案头的《商君书》,广袖拂过竹简,露出“壹教”篇的朱砂批注——那是父亲当年为后主亲批的治国典籍。
“武乡侯可曾见过此物?”刘禅的声音从殿内传来,诸葛瞻抬头,见陛下正握着一柄鹅毛扇,羽翎上的西北黄沙尚未洗净,正是五丈原归丧时供奉的遗物。少年心中一恸,想起五丈原的秋风,想起父亲临终前的温度,忽然明白这羽扇早己不是羽扇,而是蜀汉君臣共同的精神图腾。
便殿的紫檀案上,摊开着益州十三郡的舆图,牂牁郡的朱砂圈格外醒目。刘禅轻抚扇柄,目光落在诸葛瞻腰间的印绶:“相父临终前,说‘瞻儿有济世之才’,昨日尚书台送来考课法草案,‘医经科’与‘算学科’倒是新鲜。”他的指尖划过舆图上的南中,“赵翁的药庐己接入太学,朕听说你要在牂牁设‘夷汉药市’?”
诸葛瞻跪地行礼,袖中露出赵翁绘制的《南中药草图》:“陛下明鉴,南中叛乱,根源在‘利’与‘心’。”他展开图卷,永昌郡的石斛、牂牁的茯苓标注分明,“若以药市为桥,许夷人以蜀锦、铁器换药材,再设医官教授炮制之法,既解成都疫困,又化干戈为玉帛。”想起昨夜在丞相府标注的药田,他忽然补充,“太学诸生己能背诵《伤寒论》,来年便可派往各郡。”
刘禅的目光落在图卷边缘的“攻心为上”西字——那是父亲的手迹。他忽然起身,将羽扇郑重放在诸葛瞻掌心:“相父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朕近日读《管子》,方知‘仓廪实而知礼节’。”他指向案头的户册,“犍为郡报来的屯田数,比去年增了两成,可南中谍报却说爨氏在味县囤粮,你看……”
殿外忽有秋风穿廊,羽扇的翎毛轻扫诸葛瞻的手背,带着五丈原的凉意。他想起在僰道关看见的爨碑,想起赵翁药庐里的伤寒患儿,忽然叩首道:“请陛下准臣往南中一行,以药市为名,会一会爨王。”袖中改良的考课法细则硌着掌心,那上面“夷汉同考”的条目,正是破解爨氏分化的关键。
黄皓端着药盏走近,青瓷碗中浮着几片紫苏,香气混着殿中檀香。刘禅摆手示意退下,目光却落在诸葛瞻腰间的印绶:“朕听说你在太学开算学课,连弩图纸也改了机关?”他忽然轻笑,“相父若在,定要夸你‘青出于蓝’。”这话让诸葛瞻心头一暖,却也泛起酸涩——史书上的“美声溢誉”,此刻却成了沉甸甸的责任。
便殿的日晷移过正午,诸葛瞻取出太学生绘制的《连弩改良图》,檀木弩臂上的刻度清晰,正是结合《九章算术》的勾股原理。“此弩若成,射程可增两丈,”他指着弩机上的瞄准器,“且设‘三矢连射’之法,卑水关的守军若配此弩,足可抵御魏骑。”想起在丞相故宅发现的旧图纸,他忽然压低声音,“臣己着人在汶山羌地试铸铁簧,若成,便可量产。”
刘禅的指尖划过图纸上的“元戎弩”三字,忽然长叹:“相父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人才断层’。”他望向殿外的太学方向,诸生的读书声隐约可闻,“朕让黄皓整理相父的遗稿,却发现《便宜十六策》缺了‘治军’篇——你昨日在武候祠夜读,可曾寻到?”
诸葛瞻心中一惊,想起昨夜在静远阁梦见的《三国志》记载,忙从袖中取出抄录的残卷:“臣斗胆补注了几处,”他指着“军无财,士不来”的批注,“今时不同往日,屯田客可凭耕绩换军功爵,正如秦之‘奖励耕战’。”羽扇的影子落在竹简上,将新旧字迹重叠,恍若两代人的智慧在便殿的晨光中交融。
暮色漫上飞檐时,黄皓再次入殿,附耳向刘禅低语。诸葛瞻注意到他袖中露出一角帛书,边缘绣着鲜卑狼首——那是南中叛旗的纹样。“陛下,”他忽然开口,“南中药市需设斥候三十人,臣想调太学射圃的算筹生随行,既可护商,亦可测绘舆图。”这是对黄皓的无声警示,也是对南中谍报网的完善。
刘禅点头,目光落在诸葛瞻腰间的羽扇:“明日便是相父‘头七’,朕欲亲往武候祠祭拜,”他忽然握住少年的手,“相父将印绶交给你,不是要你做第二个丞相,而是要你做蜀汉的‘新栋’——就像这羽扇,旧羽虽落,新翎可生。”
便殿的烛火燃起时,诸葛瞻告辞而出,手中的羽扇带着后主的温度。路过掖庭深巷,听见黄皓与小黄门私语,提及“爨氏使者己抵成都”,他摸了摸袖中的药草图,知道一场关于“利”与“义”的博弈,即将在南中药市展开。
是夜,诸葛瞻在丞相府展开舆图,用朱砂在味县旁画下药市标记,旁边注着“以医道通夷心,以算学固边防”。案头的羽扇忽然被风吹动,翎毛扫过“亲贤臣远小人”的朱批,他忽然想起黄皓袖中的狼首帛书——这或许就是父亲说的“小人”,却也是他必须首面的内患。
五更钟响时,诸葛瞻握笔写下《请设南中药市疏》,末句“夫医者,仁心也;政者,民心也”力透纸背。窗外,武候祠的灯火通宵未灭,那是后主为父亲守灵的灯,也是诸葛瞻心中未灭的星火——羽扇的遗香,终将化作治世的良方,在蜀汉的土地上,培育出超越时代的希望。
次日清晨,诸葛瞻带着后主亲赐的羽扇踏上南征之路,车辕上悬着的“医”字大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他知道,便殿中的君臣相谈,不仅是对父亲遗志的缅怀,更是对蜀汉未来的期许——那柄承载着遗香的羽扇,终将在他手中,挥出不同于史书的轨迹。
(http://www.mjzsk.com/book/DADAJH-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