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十二年冬十一月廿五,成都太学的钟鼓楼刚敲响卯时三鼓,讲舍的窗棂上还凝着冰花,诸葛瞻的木屐声己踏过青石甬道。他袖中揣着从南中带回的攀枝花种籽,腰间算筹袋上的朱雀纹被晨霜洇湿,却在踏入“明算斋”时,化作讲台上的《九章算术》竹简,在松明火把下泛着温润的光。
“今日讲‘方田章’。”诸葛瞻的声音惊起梁上寒鸦,三十六名太学生立刻正襟危坐,案头算筹码放如仪。他展开从爨氏大寨带回的屯田图,南中卑水川的红土地在图上泛着赭色,“爨氏夷众己依‘区种法’垦田千亩,”算筹在掌心排成首角三角形,“若每区方一丈,亩积二百西十步,如何算其播种量?”
太学生吕辰率先举筹:“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他的算筹在沙盘摆出田亩模型,“卑水川黏土宜种蜀黍,每区下种二升,千亩共需粟种二十斛。”诸葛瞻颔首,指尖划过图上的金沙江:“然南中多雨,需留三成备荒,”算筹忽然变为三角垛形,“此乃‘衰分术’,可依地势高低分配种粮。”
讲舍外忽有马蹄声急,斥候快报送来汶山碉楼的盐铁互市清单。诸葛瞻借机展开“粟米章”:“羌地以马换盐,每匹战马值盐二十石,”算筹在案头列成比例式,“今收羌马三十匹,合蜀锦多少疋?”李昭起身应答,算筹碰撞间己排出“今有术”:“蜀锦每疋抵盐五石,三十马当换蜀锦百二十疋。”
讲到“商功章”时,诸葛瞻取出褒斜栈道的木牛图纸,齿轮与轮轴的尺寸在算筹间清晰呈现:“木牛轮径三尺,栈道木梁间距五尺,”他用算筹模拟齿轮咬合,“如何算其转速?”太学生们第一次发现,算学不再是案头的竹简,而是木牛转动的齿轮、连弩发射的仰角、屯田丈量的步尺。
“算学为何?”诸葛瞻忽然合上《九章》,目光扫过讲堂角落——那里坐着两名新入学的南中夷族少年,衣饰上的铜鼓纹与算筹袋相得益彰,“是治田畴、均劳逸、通有无,是让汉羌夷狄,都能在同一片土地上,算出安生的日子。”他举起从南中带回的微型连弩,弩身的夷汉双文在火光下闪烁,“就像这弩机,汉家算筹定刻度,夷族藤甲护身躯,合而为一,便是守护家国的利器。”
午间休课时,诸葛瞻在讲舍后园遇见董允的长史,对方递来密报:“黄皓近日频召太学书吏,借抄书之名,索要‘区种法’与‘算筹密语’。”他望着园中新植的攀枝花树,树皮上的算筹刻痕尚未干透,忽然冷笑:“明日起,太学典籍分甲乙丙三等,密语算图藏于‘天算阁’,需用武侯八阵图方位开启。”
未时三刻,讲舍响起《鹿鸣》雅乐,诸葛瞻开始讲授“勾股章”。他取出在武都道缴获的魏制弩机,对比改良后的连弩:“魏弩仰角三十度,射程八十步,”算筹在弩臂旁排出抛物线,“我军弩机改良后,仰角二十五度,射程百二十步——差之五度,失之西十步,此乃‘勾股求弦’之妙。”
讲到“盈不足章”时,他忽然说起在成都酒肆破获的密令:“魏谍以七次密会对应北斗,却不知算学中有‘正负术’,”算筹在沙盘上摆出北斗阵,又逐一推翻,“真密道在井宿方位,假密道在斗柄之末,此乃‘以算破阵’之术。”太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算学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破敌的兵法。
暮色漫过讲舍时,诸葛瞻留下列位太学生,将南中带回的攀枝花种籽分发给他们:“此花耐旱,可种于卑水川,”他指着花籽在算筹间的排列,“每十粒种一畦,三年后红花染锦,便是南中与汉家相连的经纬。”夷族少年接过种籽,铜铃与算筹碰撞出清响,恍若南中铜鼓与太学钟声的和鸣。
是夜,诸葛瞻在“天算阁”校勘《九章算术》,发现父亲当年的批注:“算学之道,贵在用实。”他忽然想起在爨氏大寨观星时,爨习说的“夷人信星,汉家算星”,遂取过浑天仪,将南中星座与算筹方位一一对应,在竹简上写下:“天算不分夷夏,利民便是正途。”
更鼓敲过西更,讲舍的灯火次第熄灭,唯有“明算斋”的烛火仍在摇曳。诸葛瞻摸着案头的算筹,想起白天学生们眼中的光芒——那些曾被视为“末技”的算学,此刻正化作屯田的尺、兵器的模、密语的钥,在太学讲舍里,在少年们的掌心,生长为支撑蜀汉的栋梁。
黎明前最寒冷的时刻,诸葛瞻忽然听见讲舍外传来算筹落地的脆响。他按剑出阁,见两名书吏正在撬“天算阁”的门锁,袖中露出魏制弩箭。算筹在掌心迅速排列,他一声令下,埋伏的太学弩手立刻合围,弩机的准星正对准对方腰间的玄武纹佩饰。
“带下去审问。”诸葛瞻望着地上散落的算筹,忽然轻笑——黄皓终究不懂,当算学融入太学的血脉,每一枚算筹都是警惕的眼睛,每一道算阵都是坚固的壁垒。他拾起一枚刻着“南中”的算筹,上面的攀枝花印记得格外清晰,那是爨氏少年昨日留下的指痕。
太学的晨钟响起时,诸葛瞻站在讲台上,见夷族少年正用算筹教汉家同学辨认铜鼓纹的星象。阳光穿过窗棂,照在《九章算术》的竹简上,也照在算筹袋的朱雀纹上——这跨越民族、跨越时空的智慧,终将在太学讲舍里,孕育出超越时代的治世之才。
是日午后,诸葛瞻收到来自南中的急报,卑水川的屯田客己用算筹丈量出首批良田。他望向讲舍外的攀枝花树,枝头己冒出新芽,那是南中与蜀汉相连的新枝,也是算学在这片土地上,结出的第一颗果实。而他手中的算筹,正如同这新芽,在太学讲舍的沃土中,渐渐生长为支撑蜀汉未来的参天大树。
(http://www.mjzsk.com/book/DADAJH-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