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汉中幕府 攻防图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章 汉中幕府 攻防图议

 

建兴十三年秋七月廿七,汉中盆地的稻浪己泛起金黄,幕府外的中军大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姜”字旗的朱红与“汉”字旗的玄色交织,映得幕府前的青铜帅鼓泛起冷光。诸葛瞻身着玄色战甲,腰间算筹袋外裹着羌地牦牛皮,踏过幕府外的拒马桩时,靴底的马刺与青石相击,惊起了檐下避雨的麻雀。

“武乡侯,伯约将军己在幕府等候,”中护军夏侯霸掀开帐帘,甲胄上的算筹纹护心镜在阳光下闪烁,“此次议的是狄道攻防,郭淮的营寨己修至洮水北岸。”诸葛瞻点头,目光扫过幕府外的拒马阵——这些按“算筹间距”排列的尖桩,比旧法密三成,却留出便于弩手移动的间隙,正是他改良的“算筹防御阵”。

幕府内的帅案上,一张三丈见方的《陇右攻防图》铺展开来,图上用算筹符号标着魏营位置、粮道走向,每处标记都插着刻有日期的算筹。姜维身披银色鱼鳞甲,手持丈八蛇矛,矛尖挑起一块斥候带回的魏营布防图:“郭淮这厮在狄道城外挖了三道壕沟,”蛇矛尖点在图上的“石门峡”,“每道壕沟宽两丈,深一丈五尺,按旧法,需三日才能填平。”

诸葛瞻取出太学工坊制的“算筹量距仪”,在图上测算壕沟与汉营的距离:“若用‘商功章’的‘穿堑术’,”算筹在掌心排出挖土效率模型,“征发民夫两千,配合木牛运土,可在两日内填第一壕,”他指向图上的“洮水弯道”,“同时派羌骑在上游设坝,引洮水灌第二壕,不费一兵一卒。”姜维的眼睛亮起来,蛇矛在算筹阵中划出弧线:“好个算筹破堑!当年丞相在祁山,也不过如此。”

正午时分,阳光穿过幕府天窗,照在新制的“算筹沙盘”上——沙盘用不同颜色的算筹代表兵力,红色为蜀,黑色为魏,算筹的多寡一目了然。诸葛瞻将汶山送来的战马算筹模型摆在“汉中大营”位置:“改良后的战马日行二百里,”算筹标出骑兵突袭路线,“若从‘飞狐径’出其不意,可在子午谷截断魏粮道。”姜维抚掌而笑,蛇矛尖挑起一枚代表羌骑的算筹:“再加上木尔的羌骑,此计可让郭淮首尾难顾。”

忽有斥候从狄道方向驰来,呈上染血的密信:“魏谍供称,郭淮正用‘北斗阵’囤积粮草,粮囤位置与天枢星对应。”诸葛瞻望向幕府角落的浑天仪,算筹在星图上标出天枢星方位,恰好对应狄道城的西北方:“郭淮信星象,我们便将计就计,”他取出在武候祠绘制的星图,“在‘天璇星’方位设假粮囤,用算筹测算的投石机射程,引魏兵来攻。”

暮色漫过幕府时,诸葛瞻与姜维登上观星台,见“天市垣”星群正照在狄道方向。姜维忽然递来一卷《武侯兵法》,书中“虚实篇”夹着诸葛瞻的算筹笺注:“昔丞相用‘木牛流马’虚张声势,如今你用算筹布星阵,”他的声音里带着赞许,“真可谓‘兵无常势,算无常形’。”诸葛瞻摸出父亲的羽扇残片,残羽拂过星图上的算筹标记,恍若父亲的目光正透过星芒,审视这用算筹织就的攻防大网。

更深露重,幕府内的算筹沙盘前,三十六名算学生正在推演明日攻防。诸葛瞻手持“武侯窥筒”观测魏营灯火,镜筒内的算筹刻度将敌营布局清晰呈现:“魏营分为七个方阵,恰合北斗七星,”他对李昭低语,“用‘算筹密语’传讯给木尔,让羌骑在‘摇光星’方位设伏。”算学生们迅速用算筹敲击帅鼓,节奏暗合“八门金锁阵”的变化,远处的羌笛竟也传来呼应的节奏。

五更天微明,汉中幕府的帅鼓响起,姜维亲率骑兵按算筹阵型出发。诸葛瞻站在幕府门前,见战马的算筹纹鞍鞯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忽然记起在汶山牧场埋下的算筹马政碑。他摸了摸腰间的玉珏,感觉父亲的羽扇残片在袖中轻颤,仿佛在为这场用算筹谋划的战役送行。

是日午后,斥候送来捷报:“羌骑按算筹方位突袭,魏粮道己断!”诸葛瞻望向狄道方向的浓烟,算筹在掌心划出胜利的矩阵——这场攻防图议,不仅是军事的胜利,更是算筹智慧对曹魏星象迷信的完胜。当郭淮的“北斗阵”在算筹的光芒中土崩瓦解,蜀汉的北伐之路,终于在算筹的丈量下,露出了新的曙光。

汉中幕府的秋风卷起算筹的清响,诸葛瞻望着帅案上的《陇右攻防图》,每一道算筹标记都仿佛是父亲羽扇挥过的痕迹。


    (http://www.mjzsk.com/book/DADAJH-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
慢节奏书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