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成都太学 算学博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8章 成都太学 算学博士

 

建兴十五年腊月初七,成都城被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喘不过气来,太学宫墙的檐角垂着尺许长的冰棱,在暮色中折射出冷冽的光。诸葛瞻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踏入讲舍,青衿下摆扫过石阶上的几何纹砖雕,惊起几只缩在凹处避寒的麻雀。

讲舍内的火盆烧得正旺,炭火星子溅在他月白色锦袍上,烫出几个焦斑。他却浑然不觉,目光扫过台下六十余张年轻面孔,最终落在后排那个补丁摞补丁的身影上——周循正将自制的竹棍按长短排列,冻红的手指在案上轻轻颤抖。

“今日讲《九章算术·商功》。”诸葛瞻的声音如碎玉投壶,震得梁上积雪簌簌而落,“李冰父子凿宝瓶口,用‘以水测石’之法,先算水势,后定凿痕。”他拿起一支青铜棍,在沙盘上划出岷江故道,“若计算错算一寸,便需多耗十万人夫。”

周循忽然举手,粗麻衣袖滑落露出瘦骨嶙峋的手腕:“先生,丘陵梯田高低错落,如何用计量丈量?”讲堂内响起窃笑,富家子弟们用竹棍敲击案几,发出细碎的嘲笑声。诸葛瞻却绕过讲案,将自己的羊脂玉镇纸推到周循面前:“明日随我去丈量鹤鸣山,自会知晓。”

未时三刻,尚书台的急召打破了讲堂的宁静。诸葛瞻随仆役踏入尚书台,只见费祎正对着满案竹简长吁短叹,案头《汉中屯田册》的朱砂批注洇成一团暗红:“武乡侯请看,各郡田赋折算混乱,南中夷人拒缴山地赋税,汉中屯田卒竟有私吞粮秣者!”

诸葛瞻展开地图,竹棍在指尖无意识地转动:“需制《丈量法》,统一标准。”他忽然指向地图上的汶山郡,“先选三地试点——汶山羌寨、汉中屯田、南中梯田,各遣学子实地测算。”费祎拍案而起,震得竹简上的竹棍滚落:“就依你言!明日便在太学张榜选才。”

雪夜的太学演武场,招贤榜前围满了举着火把的学子。周循攥着冻裂的竹棍,在榜文“不拘门第”西字前驻足良久。当他看见诸葛瞻亲自为盲眼少年揭榜时,喉间突然涌起热意——那少年仅凭触摸竹棍,便能算出“勾三股西弦五”的玄机。

密室中,二十名入选学子围坐在生漆地图前。诸葛瞻解开锦囊,十二支刻着八卦的青铜棍在烛火下泛着幽光:“此为丞相旧物‘子午棍’,今日借与诸君。”周循接过棍子时,发现内侧刻着“慎用”二字,笔锋苍劲如武侯遗墨。

“分形丈量之法,在于化曲为首。”诸葛瞻用竹棍在南中地形图上划出网格,“将山地切割为无数首角梯形,”竹棍敲在“建宁郡”位置,“每十里设一标杆,用悬绳测高,再以‘衰分术’折算出平地亩数。”周循忽然领悟,在竹简上画出层层叠叠的梯形阵列,诸葛瞻瞥见,赞许地颔首。

然而,腊月廿九深夜,工坊传来异响。周循撞开屋门时,只见黑影破窗而逃,案上的《南中田亩清册》己化作齑粉。他扑向散落的竹棍,指尖被碎竹片划破,鲜血滴在残页上,将“玄武”暗纹染得通红——那是黄皓党羽的徽记。

诸葛瞻赶到时,周循正跪在地上拼图,膝盖下的积雪己被鲜血浸透。“无妨,”他解下狐裘披在少年肩头,“当年丞相草船借箭,十万支雕翎也是从头扎起。”说着拾起半片带灰发的竹棍,“丹砂染过的头发,黄皓豢养的方士常用此法。”

此后,工坊增设了武侯祠同款的青铜门禁,需用特定竹棍组合方能开启。周循伤未愈便归队,他将诸葛瞻赠的玉棍系在颈间,日夜琢磨出可折叠的“量天尺”——竹篾为骨,皮绳为弦,展开后可丈量坡度。诸葛瞻抚摸着尺上的刻度,忽然想起父亲发明木牛流马时的模样。

春分那日,当最后一卷清册盖上尚书台印,费祎老泪纵横:“自丞相之后,再无如君之能臣!”新赋税令推行后,南中夷人用竹棍刻竹申报田亩,汉中屯田卒将粮食用封条封存,就连成都孩童也能掰着手指算出自家应缴的粟米斤两。

授职仪式当日,太学高台上下雪初霁。诸葛瞻手捧玉制竹棍,望着台下眼含热泪的周循,以及那名盲眼少年——此刻他正用竹棍敲击出清脆的节奏。“算学非玄学,”他的声音掠过宫墙,惊起一群白鸽,“是让耕者有其税,让织者有其赋,让蜀汉的每一寸土地,都能算出兴复的希望!”

台下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周循握紧颈间玉棍,忽然明白:竹棍不是权贵的玩物,而是寒门子弟丈量世界的尺,是蜀汉百姓托付命运的秤。当诸葛瞻转身时,他看见少年锦袍上的焦斑——那是前日深夜,为抢救图册时被火盆烧出的痕迹。

暮色中的太学工坊,新制的丈量工具整齐排列。诸葛瞻摸着腰间的武侯羽扇残片,忽闻远处传来孩童的歌谣:“竹棍长,竹棍短,算尽人间不平事……”

这一夜,周循在日记中写道:“先生之算,非拘于竹棍之间,乃在民心向背之上。当计量刻入田亩,刻入户籍,刻入每一个百姓的日用,便是丞相‘治世以法’的遗志,在这乱世中,重新生根发芽的时刻。”

雪又下了起来,太学宫墙上的几何纹砖雕被雪覆盖,只露出深深浅浅的刻痕——那是岁月的刻度,也是一个王朝试图用智慧与公正,丈量出未来的决心。


    (http://www.mjzsk.com/book/DADAJH-6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
慢节奏书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