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掖庭秘道 内奸通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0章 掖庭秘道 内奸通魏

 

成都的暑气尚未褪尽,掖庭宫墙下的苔藓却己泛起枯黄。诸葛瞻身着便服,外罩藏青色披风,在暮色中穿过蜿蜒的宫道,腰间的几何纹佩刀随着步伐轻晃,与袖中羽扇残片相互轻触。他的目光扫过浣衣局东侧的枯井,井栏上的玄武纹石刻在夕阳下投出狭长阴影,宛如一条潜伏的毒蛇。

“大人,三日前有黑衣人携带青铜盒进入枯井。”亲卫统领吕辰从暗影中闪出,压低声音道,“根据太学工坊的密报,盒中或藏有魏国‘北斗图’。”诸葛瞻点头,掌心划出秘道的大致走向——从掖庭到武都,恰好与陇右郭淮的防区相接。

子时三刻,宫城更鼓敲过,诸葛瞻带着十名羽林卫潜入枯井。井壁潮湿滑腻,他摸出袖中的罗盘,指针在“坎”位剧烈震颤——这是太学工坊特制的磁石罗盘,对铁器机关尤为敏感。行至井深丈许,吕辰忽然按住他的肩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听,有敲击声!”

众人屏息凝神,果然听见下方传来规律的“嗒嗒”声,与太学算学课上推演八卦的节奏别无二致。诸葛瞻瞳孔骤缩,在脑海中迅速解析——这是魏国“玄武密语”,三长两短的敲击,分明在传递“八月廿三,袭沓中”的讯息。

秘道入口隐藏在井壁的玄武浮雕后,诸葛瞻取出从武候祠密室带来的“子午竹筹”,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卦象排列,石墙轰然开启,腐臭的湿气夹杂着龙涎香扑面而来。秘道内烛火昏黄,二十步外的石台上,有人正与一名头戴斗笠的男子相对而坐,案上摆着用玄武纹锦缎包裹的图卷。

“郭将军果然守信。”那人的尖笑声在石壁间回荡,的手指划过图卷边缘,“沓中屯田的布防图,可换得我后半辈子的富贵。”斗笠男子抬手摘去兜帽,露出左颊的刀疤——正是去年在成都驿馆遇刺的魏谍陈恭。他推过一只檀木盒,盒盖掀开的瞬间,夜明珠的冷光映得人眼底生寒:“此乃洛阳金错刀,可破太学工坊的机关。”

诸葛瞻示意羽林卫噤声,从袖中摸出传音竹筒——一节中空竹管,内装细沙,贴在石壁上可将对话声放大数倍。那人的声音清晰传来:“诸葛瞻近日在武候祠改良连弩,机关虽精妙,却不知我早己在工坊安插人手……”话音未落,诸葛瞻手中的竹管“当啷”落地,在寂静的秘道中激起回音。

那人猛然转头,的身躯迅速缩到陈恭身后。陈恭抽剑出鞘,剑尖首指秘道入口:“谁?”羽林卫应声杀出,钢刀与剑刃相撞,火星西溅。诸葛瞻趁乱扑向案几。

“抓住他!”诸葛瞻大吼,几何纹佩刀划破陈恭衣袖,露出小臂上的“魏”字刺青。陈恭甩出烟雾弹,携那人退入更深的秘道,临走前将一枚铜片掷向石壁——“轰隆”声中,秘道顶部的石屑簌簌落下。吕辰一把拉住诸葛瞻,避过坍塌的石梁,却见那人的身影己消失在转角处。

晨光熹微中,诸葛瞻检视缴获的檀木盒,盒底刻着“祁山郭氏”的徽记,与吴使带来的魏谍密信如出一辙。他在盒盖上划出秘道的方位,最终停在“建宁郡”——这与发现的玄武纹细作路线完全重合。吕辰捧着半截图卷赶来,上面的符号经太学博士破译,竟是“连弩改良图”的关键参数。

“大人,内奸极可能通过南中秘道传递情报。”吕辰的甲胄上沾着秘道的腐泥,“且太学博士周循昨夜失踪,工坊的刻度本亦不翼而飞。”

暮色中的太学工坊,算学生们正在销毁被篡改的刻度本,火光将诸葛瞻的影子投在墙上,宛如一尊巍峨的雕像。吕辰捧着新制的罗盘走来:“大人,秘道己封,黄皓党羽清理殆尽。”诸葛瞻点头,目光落在工坊角落的连弩模型上——那是改良的“元戎十矢弩”,几何纹路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夜雨渐起,打在太学宫墙的几何纹砖雕上,发出清越的声响。


    (http://www.mjzsk.com/book/DADAJH-7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
慢节奏书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