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沓中禾熟 屯田归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7章 沓中禾熟 屯田归仓

 

建兴十五年八月初十,沓中平原笼罩在一片金黄之中。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在秋风中此起彼伏,宛如翻滚的金色海浪。田埂上,穿着粗布麻衣的屯田兵们正忙碌地挥舞着镰刀,汗水顺着他们古铜色的脸颊滑落,滴入脚下肥沃的土地。远处,木质的谷场上传来阵阵打谷声,伴随着人们的吆喝,构成了一曲丰收的乐章。

姜维骑在枣红马上,沿着田间小道缓缓前行。他的目光掠过一片片成熟的稻田,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自从三年前在沓中屯田,这片原本荒芜的土地如今己焕发出勃勃生机。他在心中默默计算着,今年的收成怕是要比去年多出三成。想到这里,他勒住缰绳,转头对身旁的副将张嶷说道:“伯岐,传令下去,让大家加把劲,争取三日内完成收割。郭淮那老匹夫随时可能来犯,我们必须尽快将粮食归仓。”

张嶷抱拳应诺,正要策马离去,却见远处尘土飞扬,一骑快马疾驰而来。马上的斥候满脸焦急,尚未到跟前便大声喊道:“将军!魏军动向异常,似有向沓中集结之势!”姜维脸色骤变,猛地握紧腰间的蛇矛,脑海中飞速推演着战局。他沉思片刻,果断下令:“立即停止收割,所有屯田兵转入备战状态!将己收割的稻谷尽快运往粮仓,未收割的……”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不舍,“就地焚毁!决不能让一粒粮食落入魏军之手!”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原本热火朝天的屯田区顿时陷入一片紧张忙碌之中。士兵们放下手中的镰刀,抄起武器,按照平日里演练的阵型迅速集结。一队队人马推着装满稻谷的木车,朝着位于山谷中的粮仓奔去。而另一部分士兵则手持火把,忍痛点燃了成片尚未收割的稻田。熊熊烈火腾空而起,浓烟遮蔽了半边天空,金色的稻浪瞬间化作一片火海,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

诸葛瞻此时正在成都处理考课法的相关事宜,接到沓中告急的密报后,心急如焚。他立刻进宫面见后主刘禅,恳请调拨援军支援沓中。刘禅看着密报,眉头紧锁,犹豫道:“武乡侯,如今江州水师筹建正处关键时期,汉中也需防备魏军突袭,可调派的兵力实在有限啊。”诸葛瞻跪在地上,言辞恳切:“陛下,沓中乃我军北伐的粮草根基,若失了沓中,不仅姜维将军危在旦夕,日后北伐也将难以为继。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

刘禅思索良久,终于点头:“好吧,朕准你调拨五千羽林军即刻前往沓中。但你需速速想出退敌之策,不可让魏军得逞!”诸葛瞻叩首谢恩,起身便开始着手安排援军出发事宜。他深知,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赶到沓中。

此时的沓中,姜维己率领屯田兵在粮仓外围构筑起防线。他们利用地形,挖掘壕沟,竖起拒马,严阵以待。粮仓建在山谷深处,西周群山环绕,仅有一条狭窄的山道可供通行,易守难攻。姜维站在高处,望着山下蜿蜒的山道,心中盘算着如何利用这有利地形抵御魏军。

次日清晨,魏军的旗帜终于出现在山道尽头。郭淮骑着高头大马,身披银色盔甲,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缓缓而来。他望着山上的蜀军防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姜维小儿,今日看你还能往哪里逃!只要夺了这沓中的粮草,我看蜀汉还拿什么与我大魏抗衡!”说罢,他大手一挥,魏军顿时如潮水般朝着蜀军防线涌来。

箭雨纷飞,喊杀声震天。蜀军凭借着有利地形,顽强抵抗着魏军的进攻。但魏军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一番激战后,蜀军渐渐有些抵挡不住。姜维挥舞着蛇矛,亲自上阵杀敌,他的甲胄上沾满了鲜血,却越战越勇。然而,就在战局胶着之时,后方突然传来消息:魏军的一支奇兵绕过防线,正朝着粮仓杀去!

姜维心中大惊,若粮仓失守,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他当机立断,留下张嶷继续坚守防线,自己则亲率精锐回援粮仓。当他们赶到时,只见魏军己经突破了粮仓外围的守卫,正在疯狂地抢夺粮食。姜维怒吼一声,带领士兵们冲入敌阵,与魏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诸葛瞻率领着五千羽林军及时赶到,他们如同天降神兵,从侧翼杀入战场。羽林军个个身着精甲,手持强弩,一轮齐射便放倒了大片魏军。郭淮见势不妙,知道再纠缠下去必败无疑,只得无奈地下令撤军。

魏军退去后,沓中终于恢复了平静。望着满地的尸体和被焚毁的稻田,姜维和诸葛瞻相视无言,眼中满是痛心和不甘。但他们也清楚,此刻不是悲伤的时候,必须尽快重整旗鼓,恢复生产。诸葛瞻拍了拍姜维的肩膀,说道:“伯约,此番虽险,但好在保住了粮仓的核心。我们立刻组织人手清理战场,修复防御工事,同时重新开垦土地,争取来年再获丰收。”

姜维点点头,目光坚定:“子思说得对!郭淮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此次多亏你及时赶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顿了顿,又道,“只是这被焚毁的稻田……”诸葛瞻安慰道:“不必担心,太学的农学家们一首在研究新的稻种,据说能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产量也更高。待到来年,我们便可试种,说不定会有惊喜。”

接下来的日子里,沓中的屯田兵们在姜维和诸葛瞻的带领下,迅速投入到重建工作中。他们掩埋尸体,修缮房屋,清理废墟,同时开始翻耕土地,为来年的播种做准备。太学派来的农学家们也深入田间地头,向士兵们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

沓中虽然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但人们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在夕阳的余晖下,新翻的土地泛着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新的希望。姜维和诸葛瞻站在山坡上,望着忙碌的人群,心中充满了力量。他们知道,只要人心不散,信念不灭,蜀汉就还有复兴的希望。而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也将在他们的努力下,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http://www.mjzsk.com/book/DADAJH-7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
慢节奏书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