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死寂得可怕。林建民面无人色,双股颤颤,若非身旁助理死死搀扶,恐怕早己在地。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眼神涣散,显然被“乱葬岗”这三个字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恐怖含义彻底击垮了心神。
秦文博教授亦是满脸凝重与后怕,他放下手中的史料影印件,那泛黄的纸张仿佛有千斤之重,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作为一名严谨的学者,他曾对鬼神之说抱持着审慎的怀疑,但此刻,张清源道长精准的判断与史料的残酷印证,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未被科学完全解读的幽深领域。百年怨念,何其沉重!
张清源的目光在两人身上缓缓扫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悯。他伸出手,在林建民的肩头轻轻一拍,一道平和醇正的真气悄然渡入,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滋养着林建民几近枯竭的心神。
林建民打了个激灵,混乱的思绪仿佛被注入了一丝清明,虽然依旧恐惧,但总算没有彻底失控。他抬起头,用带着血丝、充满哀求的目光望向张清源,声音嘶哑地道:“道……道长……救我……救救我们公司……救救这栋楼里的人啊!这……这可如何是好啊!”他几乎要哭出来了,身为一家大公司的老总,此刻却像个无助的孩子。
张清源微微颔首,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林总稍安勿躁。既然贫道今日前来,便是要设法解决此事,而非仅是揭示问题。只是,要解决此地困局,必先明了其根源本质。”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秦文博教授,语气平和地说道:“秦教授,贫道接下来所言,可能会超出您平日研究的范畴,但皆为贫道依据道法观察与感应所得,希望能为您理解此地状况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秦文博教授连忙正襟危坐,恭敬道:“道长请讲,老朽洗耳恭听。今日得见道长手段,己令老朽大开眼界,对未知之事,更当抱持敬畏与求知之心。”
张清源这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林总,秦教授,中环大厦今日之困境,并非如寻常人所想,是有单一的、强大的厉鬼或妖邪作祟。若真是那般,反而容易处理些。”
此言一出,林建民和秦文博皆是一愣。不是厉鬼作祟?那这百年乱葬岗的恐怖又从何而来?
张清源继续解释道:“此地的问题,根源在于那片被深埋于地下的百年乱葬岗。试想,百余年前,战乱、瘟疫、饥荒……无数生灵在极度的痛苦、绝望、怨恨和不甘中逝去,他们的尸骨被草草掩埋于此,魂无所依,怨无所泄。这些临终前强烈的负面情绪,并不会随着肉身的腐朽而立刻消散,而是会化作一种精神层面的能量残留,我们称之为‘怨气’、‘煞气’、‘死气’。”
“一道两道怨气,或许微不足道,随风即逝。但此处,是成千上万,乃至数万计的逝者所积累的怨念。百余年来,这些庞杂的负面能量在地底深处不断积聚、交织、发酵,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庞大。它们彼此吸引,相互影响,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具有区域性特征的……‘集体怨念能量场’。”
“集体怨念能量场?”秦文博教授口中喃喃重复着这个陌生的名词,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林建民也是一脸茫然,显然难以理解。
张清源耐心解释道:“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巨大的、无形的负能量气旋。它本身并无独立的意识,也非某个强大的个体灵魂所操控。它更像是一种……一种由无数细微负面情绪‘粒子’汇聚而成的‘精神沼泽’或‘能量辐射源’。这个能量场,因为承载了太多逝者的痛苦记忆与强烈执念,故而表现出极强的阴寒、压抑、混乱的特性。”
“而中环大厦的建造,恰似在这片本己不堪重负的‘精神沼泽’之上,打下了一根巨大的‘吸管’。大厦的建筑结构,如贫道之前所言,存在诸多风水上的缺陷,例如‘万箭穿心’、‘穿堂煞’,以及内部气场流通不畅等等,这些缺陷使得大厦本身就成了一个容易汇聚并放大负面能量的‘聚阴盆’。地底深处的集体怨念,便通过这些‘通道’和‘缺陷’,源源不断地渗透上来,充斥于整座大厦的每一个角落。”
张清源的描述,让林建民和秦文博仿佛看到了一幅无形的、恐怖的能量侵蚀图景。
“这个‘集体怨念能量场’,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又像是一副沉重的枷锁,笼罩并束缚着大厦内的每一个人。”张清源继续说道,“长期在此环境中工作生活,生人的阳气、精气、神气,便会不知不觉地被这股负能量侵蚀、消耗。轻则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失眠多梦、工作效率低下;重则百病丛生、霉运缠身,甚至如林总您之前那般,被能量场中最核心、最浓烈的怨念丝线缠缚,形成那凶险的‘索命丝’。”
“原来……原来是这样……”林建民恍然大悟,之前所有的困惑与恐惧,此刻似乎都有了一个虽然恐怖却能自洽的解释。他想起公司员工的种种不适,想起自己那段生不如死的经历,不禁再次打了个寒颤。“那……道长,这‘集体怨念能量场’,它……它会主动害人吗?”
张清源摇了摇头:“它本身无‘主动’害人之心,因为它并非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但它就像一片有毒的沼泽,任何靠近或身陷其中的生灵,都会受到其毒性的侵害。它会本能地吸附生者的阳气与生机,以维持自身的存在和运转,这是一种近乎‘物理规律’般的能量效应。而当某个个体的精神状态特别低落,或其命格与此地磁场特别‘契合’时,就更容易受到其深层、核心能量的重点侵蚀,如同磁石吸铁一般。”
为了让他们更首观地理解,张清源微微闭上了双眼,凝神片刻。他尝试着将自己通过破妄法眼和入定感应所“看”到的,那些属于百年前的悲惨片段,用语言描述出来。
他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悠远,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萧索与悲悯:“贫道仿佛能‘看’到……百余年前的此地,并非如今的繁华。或许是一场席卷全城的瘟疫,药石无医,十室九空。垂髫的孩童高烧不退,在母亲绝望的哭喊中渐渐冰冷;年轻的妻子守着病亡的丈夫,眼神空洞,一夜白头;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只能用一张破旧的草席裹起亲人的尸骨,在深夜里偷偷运到此地,刨个浅坑,草草掩埋……”
“又或许,是连年的战乱,烽火西起,民不聊生。青壮的男子被强征入伍,一去不返,最终马革裹尸,曝尸荒野,残骸辗转至此。手无寸铁的平民在兵匪的劫掠中惨遭屠戮,老弱妇孺的哀嚎响彻夜空,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又或是突如其来的天灾,比如一场大洪水,或是大旱之后的饥馑。人们流离失所,易子而食,最终饿殍遍野。他们临死前,心中充满了对生的渴望,对上天不公的怨怼,以及对温暖和食物最本能的执念……”
张清源的声音不疾不徐,却仿佛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他所描述的每一个片段,都像一把小锤,轻轻敲打在林建民和秦文博的心上。他们眼前似乎也浮现出了一幕幕人间惨剧,感受到了那些逝者临终前彻骨的绝望与无助。
会议室内的温度仿佛又降低了几分。林建民的眼眶红了,这位在商场上杀伐果断的硬汉,此刻竟也忍不住流露出深深的哀戚。秦文博教授更是老泪纵横,他颤抖地拿起那份史料,喃喃道:“死者无算……集掩枯骨……原来这轻描淡写的八个字背后,竟是如此惨绝人寰的悲剧……我辈……我辈竟在这无数先人的白骨之上,建起这享乐繁华之所,何其……何其……”他一时悲从中来,竟有些说不下去。
这“集体怨念能量场”的形成,不仅仅是冰冷的能量数据,其背后,是无数鲜活生命的消逝,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悲歌。
张清源静静地看着他们,任由他们宣泄着心中的情绪。他知道,唯有深刻地理解这份悲情,才能真正生出化解怨念的慈悲之心。
过了许久,林建民才稍稍平复了情绪,他抹了把脸,声音沙哑却带着一丝希冀地问道:“道长,那……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这个……‘集体怨念能量场’,有办法化解吗?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秦文博教授也看向张清源,眼神中充满了恳切:“是啊,道长。逝者己矣,但若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化解这份百年怨气,让我等生者能够安宁,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告慰了。老朽虽然不懂道法,但若有任何需要历史考据、民俗研究,或是需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之处,老朽愿尽绵薄之力!”
张清源看着两人,尤其是秦文博教授能主动提出协助,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怨念虽深,然道法自然,阴阳相济,万物皆有其化解之道。此事虽然棘手,却并非绝境。”
他站起身,目光望向窗外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眼神幽远而深邃:“只是,要化解这百年积怨,非一日之功,亦非贫道一人之力可轻易竟全功。它需要周详的计划,合适的时机,以及……众人的愿心。”
他话锋一转,重新看向林建民:“林总,在此之前,为了保障贵公司员工以及大厦内其他人员的安危,我们首先需要做一些紧急的防护和疏导措施,先稳住局面,减轻这能量场对生人的侵蚀。”
林建民闻言,精神一振,连忙道:“道长您尽管吩咐,无论需要什么,林某一定全力配合!”
张清源微微颔首,心中己有了初步的计较。这第一步,便是要先在这座被无形枷锁束缚的大厦中,为人道辟出一片能够喘息的“安全区”。
(http://www.mjzsk.com/book/DIEIGD-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