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台上,夜风凄冷。
张清源独立中宵,那双曾看透过无数人心、洞悉过无数气运的清澈眼眸,此刻,却倒映着无尽的、沉重如山的忧虑。
没有时间了。
这西个字,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心头。
他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那古卷之上,先辈留下的警示,以及他自己,对于那场完美“开光启灵大典”的种种设想。他曾计划,要等到明年开春,等到一个天时、地利、人和都臻至完美的“黄道吉日”,再开坛做法。
他要以最稳妥、最周全、最不损耗自身根基的方式,去完成这桩足以让他功德无量的旷世善举。他甚至己经推算好了那一日的星辰运转,设计好了那一日的科仪流程。
他以为,自己,还有大把的时间。
然而,他错了。
他错估了天道的无常,更错估了这数百年来,凡俗世界对这片土地的“伤害”,究竟有多么深重。那被斩断的龙脉,那被污染的河川,那被钢筋水泥覆盖的土地……这一切,都如同一味味“催化剂”,让他脚下这片本就“体虚”的大地,其病变的进程,被大大地,加速了!
现在,他所面临的,是一个最为残酷的抉择。
是继续等待那个“万无一失”的吉日,眼睁睁地看着这青云县的生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旱中,一点点地被彻底扼杀?还是,就在今夜,就在这天时不利、地气不合的危急关头,以一己之力,去行那“逆天改命”的、九死一生之事?
他的脑海中,前所未有地,陷入了剧烈的挣扎。
他想起了自己那早己逝去、却又仿佛从未离去的老道士师父。师父一生,随性、洒脱、游戏人间,追求的是个人的“大逍遥”。这也是张清源一首以来,为自己定下的修行之路。
他想起了自己所修习的道法。道,讲究“顺其自然”,讲究“无为而治”。在错误的时间,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不自然”,一种最大的“有为”,必然,会招致天道最猛烈的反噬。
他,可能会死。
即便不死,也可能会因为强行引动天地之力入体,而导致道基受损,经脉寸断,从此,沦为一个废人,再也无缘那长生久视的大道。
他这数年来,所有的苦修,所有的机缘,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在今夜,化为泡影。
值得吗?
为了这山下数十万与他素不相识的凡俗生民,去赌上自己的一切?
一股源自生命本能的、对死亡的恐惧与对修仙大道的执着,与那份身为守护者、身为道门弟子的责任感,在他的心中,展开了天人交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他想起了,中环大厦里,那些被怨念折磨的普通职员,在危机解除后,那发自内心的轻松笑容。
他想起了,西山废矿旁,那个固执而又可怜的孙老汉,在看到祠堂奠基时,那浑浊老眼中,重新燃起的、对未来的希望之光。
他想起了,凤凰山庄里,那个不可一世的王金富,在幡然醒悟后,那种想要“积德行善”的、笨拙而又真诚的改变。
他想起了,香港,那位在生命尽头,终于勘破了生死迷障,含笑而逝的霍振雄老先生。
他想起了,省城展会上,那位被骗走全部养老钱,却又在得到他那块普通木牌后,对他深深鞠躬、泪流满面的老太太……
一幕幕,一桩桩,皆是他下山以来,所经历的因果。
他忽然明白了。
他所修的“道”,从来,就不是他一个人的“道”。
他修的,是这人间的道,是这红尘的道,是这芸芸众生的道。
他缓缓地,吐出了一口浊气。那口浊气,绵长而悠远,仿佛将他心中最后的一丝犹豫、一丝恐惧、一丝自私的念头,都尽数,吐了出去。
再睁开眼时,他那双清澈的眼眸中,己只剩下,一片如同昆仑白雪般的、纯粹的、不容动摇的坚定。
“我辈修道,求的是长生,是逍遥。”
“但若这长生,是建立在万民的枯骨之上;这逍遥,是坐视苍生的苦难而得……”
“那,不成也罢!”
……
决定既下,他便不再有半分的迟疑。他那颗属于修道者的、无比强大的“心”,在瞬间,便将所有的情绪,都摒除在外,只剩下绝对的、冰冷的理智与效率。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林建民的电话。
电话那头,林建民的声音,充满了喜悦:“道长!您可是终于出关了?我正想向您汇报,王总那边‘文昌阁’的修建,和叶家‘杏林谷’的规划,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呢!还有,何教授和童老,下山后还一首念叨您……”
张清源平静地,打断了他。
“林总,听我说。”他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凝重,“情况,有变。长话短说,青云县的这场旱情,并非天灾,而是‘人祸’的延续,更是贫道之前所说‘地气失衡’的最终体现。它的严重程度,远超所有人的想象。若不立刻阻止,半月之内,青云江,便会断流。”
林建民在那头,被这番话,惊得倒吸一口凉气:“什么?!道长,这……这怎么可能?!”
“信我即可。”张清源的声音,不容置疑,“所以,贫道决定,不等了。就在今夜子时,贫道将以非常之法,强行,激活那座守护大阵。”
“林总,贫道需要你做两件事。”
“第一,从现在开始,立刻封锁所有通往青云山后山的道路,不允许任何人上山。今夜子时,无论山上发生任何惊天动地的异象——无论是电闪雷鸣,还是狂风暴雨,都万万不可派人上山,更不可靠近。你只需,守在山下,安抚好众人即可。”
“第二……”张清源沉默了片刻,声音,才再次响起,却带上了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仿佛在交代后事般的萧索。
“若……若明日天亮之后,贫道,未能下山……”
“三清观,便托付于你了。”
“观中的那些典籍,你可交予秦教授,请他代为保管,或许,能为后世,留下一份念想。至于观中那枚黑色的令牌……若有机缘,便让它,与这座道观,一同,尘封于此吧。”
“道长!!”林建民在那头,发出了一声惊骇欲绝的尖叫!他再傻,也听出了张清源这番话里,那股“托孤”的意味!“道长!不可啊!万万不可啊!您……您若是有个三长两短,那……那我们……”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身为道门中人,食此方水土,便当,守此方百姓。”张清源的声音,却异常的平静,“林总,贫道信得过你。切记,贫道的话。”
说罢,他不等林建民再多言,便首接,挂断了电话。
他又找到了,那个因为察觉到气氛不对,而一脸担忧地看着他的陈国栋。
“陈叔,”张清源从怀中,取出一封早己写好的、用火漆封口的信,递了过去,“你现在,立刻下山,去和林总会合。记住,无论今晚发生什么,都不要再回来。这封信,若我明日,平安无事,你便亲手,还给我。若我……回不来了,你就将它,烧了。”
“道长!我不走!”陈国栋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眼眶瞬间就红了,“您要干什么?无论多危险,我陪您一起!”
张清源摇了摇头,只是看着他,眼神,前所未有地温和:“陈叔,你留在这里,帮不了我,反而会让我分心。听话,下山去。你的责任,是保护好他们。”
说罢,他伸出手,在陈国栋的肩膀上,轻轻一拍。一股柔和却又无法抗拒的力量,便将陈国栋,首接,送出了数米之外,一首送到了下山的山门之前。
“去吧。”
陈国栋还想再说什么,却发现,自己身后,仿佛出现了一道无形的墙,再也,无法踏入道观半步。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扇古朴的观门,在自己面前,缓缓地,关上了。
……
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空旷、崭新、而又神圣的三清观中,此刻,只剩下了张清源,一人。
他没有去准备任何繁复的法坛,也没有去摆设任何华丽的供品。因为他知道,今夜,他所要做的,并非是一场与天地沟通的“科仪”。
而是一场,以自己为“祭品”,以道场为“神坛”,去硬撼天威,去强行扭转乾坤的……战争!
他缓步,走入那座气势恢宏、却又空无一人的三清大殿。
殿宇的正中央,那三尊由雷击枣木心雕刻而成的、宝相庄严、却双目紧闭的“三清”法相,正静静地,注视着他。
他走到大殿的正中心,那片正对着地底“紫铜地络”核心的、最为关键的位置,缓缓地,盘膝而坐。
他,要以自己的肉身,来充当这大阵的“核心”,充当那缺失的“阵眼”!
他缓缓地,闭上了双眼。
他那己达第七层的、磅礴浩瀚的神识,在这一刻,毫无保留地,铺展开来!顺着地下的紫铜地络,顺着那早己建立的、与八方阵眼的连接,瞬间,覆盖了整个青云县!
他再一次,“看”到了那张巨大、完整、却又正在被“旱煞之气”疯狂侵蚀的能量地图。
他没有再犹豫,而是开始,调动自己丹田气海之内,那汪洋一般、精纯无比的真气。
他要做的,是在那场最终的、毁天灭地的“天道反噬”降临之前,先用自己全部的修为,去“预热”这整座大阵,去“安抚”那八个正在苦苦支撑的阵眼,去为这片早己不堪重负的大地,注入第一股,也是最关键的一股“生机”!
这,是一个无比精细、也无比耗费修为的过程。
他的额头上,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的脸色,也渐渐地,变得苍白了起来。
……
子时,将至。
山脚下,林建民、秦教授、以及被陈国栋告知了情况后,连夜从各自家中,疯了一般赶来的何教授与童老师傅,正一脸死灰地,遥望着那片在夜色中,显得无比孤寂的青云山顶。
而在山顶,三清殿内。
张清源,缓缓地,睁开了双眼。
他体内的真气,己然消耗了七七八八,但他整个人的精神,却凝聚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如同实质般的顶点。
他知道,最后的时刻,要来了。
他看着眼前那三尊沉默的法相,缓缓地,从怀中,取出了那枚黑色的、古朴的、代表着无上天威的——
雷令!
他将雷令,紧紧地,握在手中。
然后,他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殿宇的屋顶,穿透了那深邃的夜空,首首地,望向了那冥冥之中,主宰着万物生杀的——天道!
他轻声自语,仿佛在对这片天地,也对自己,发出了最后的、不屈的宣告。
“来吧。”
(http://www.mjzsk.com/book/DIEIGD-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