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鬼子的作战目标虽然说不是在正面战场,可调动的兵力也不少。
面对日益严峻的占领区治安问题,日军集结了两个甲种师团又三个独立步兵支队和伪军6个师,总计兵力达到了空前规模的10多万人。
鬼子陆航还专门抽调了两个战机联队负责协助此次治安作战。
大量的兵力调动自然是瞒不住我军的情报人员,这一消息被火速传递到我军手中,为此还牺牲了一批地下同志。
国党也知道了这条消息,但是他们却保持着隔岸观火的态度,他们还巴不得我军的损失大点呐,最好是两败俱伤。
鬼子也知道消息己经泄露,但却不以为意,在绝对的武力面前,这些都是浮云,就算敌人知道了“无敌蝗军”要开展军事行动又能怎么样?说的在明白一点,就算你们知道了“蝗军”的详细作战计划又能如何?难道你们还能凭空变出来一支装备精良并且有重武器的部队来抗衡“蝗军”吗?
面对来势汹汹的鬼子,我军目前的力量还太弱小,只能采取“躲”的方式。
我军各部火速做好临战准备,务必要在此次空前的“浩劫”中保护根据地百姓,还有尽最大可能为我军保留有生力量,最起码要保留火种。
没错,我军己经做好承接较大损失的准备。
在1938年,鬼子一个联队,甚至一个大队就敢深入我军腹地,因为鬼子他们有这个能力。
缺少弹药和作战经验不足的我军各部,往往是一个团才能对抗此时的鬼子一个中队。
——。
一根烟被吸到了“屁股”。
陆团长躺在床上,心里有些焦急。
没人告诉陆团长这几天发生了什么,但他可以从一些细节发现端倪,这是要打仗了,而且还是要打一场恶仗、一场险仗。
师部所在的这个村子正在收拾东西,百姓们也在整理本就不多的家当。
陆团长在禁闭室有限的窗户视野内己经看到有拖家带口的百姓被一队队我军战士保护着往深山里逃。
不时经过的战士也是神情紧张严肃,这些发现让陆团长心绪不宁。
“要打大仗了,新一团怎么办?新一团的驻地距离被鬼子占领的县城只有30多公里,一旦打仗肯定首当其冲,老吴能应对这么复杂险恶的作战环境吗?”(老吴是新一团的副团长,原名叫吴平,现暂代新一团团长职务,吴平参军也有五年了,只是战斗经验少点。)
禁闭室前面的打谷场对面就是师部,此时的师部灯火通明。
师长和参谋长还有几个作战参谋正对着挂在墙上的一幅地图出神,每个人的眉头都深深锁着。
鬼子开始行动了,第一步就是一个从正面战场调来的甲种师团首根据地腹地。
师长顺着地图上的一条公路看,地图上只有这么寥寥几条的公路和一条孤零零的铁路,日军的进攻路线不难猜,但是却没有好的应对办法。
“鬼子的动作太快了,我们在周围的根据地和群众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撤离。”参谋长戴着一副眼镜,此时的他连说话的语气都有些颤抖,原本就沧桑的一张脸更显苍老。
师长将手中的铅笔顺着地图上的一条公路延伸,这条公路两边几乎没有稠密等高线,那就表明这条公路的两边地势平坦。
“一定是这里,鬼子一定会顺着这条路进攻。”师长手中的铅笔在这条公路上画了一个圈,心中想道。
“可是有鬼子一个师团,还是作战经验丰富装备精良的甲种师团,该怎么对付?”师长继续沉思。
看着师长在地图上用铅笔圈圈点点,参谋长和几个参谋都停止了讨论,看着师长。
等了一会,师长几乎是把眼睛贴在了地图上,可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
问题有些无解了,这条公路两侧有大量的我军根据地,几百个己经被我军动员的村镇,近10万的百姓呀,短时间内根本就来不及疏散撤离,而鬼子一定不会放过这些村庄,怎么办?
“老赵,沿这条公路两侧的村庄百姓,需要多长时间能疏散进山?”师长开口道,声音很压抑。
老丁,是我军133师的政委,他负责的工作中就有根据地发展工作这一项,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置预案也有制定,对于这些村庄的了解程度,在场的所有人就属政委了解最深最全面。
政委沉默了一会,开口说道:“如果附近部队能协助的话,需要不少于7天的时间才能将所有百姓疏散进山躲避。”
“不行,七天时间太长了,我们没这么多时间,鬼子最多两天就能抵达这里,而且,附近部队不能全部用来疏散百姓。”师长道。
“老李啊,沿路可是有近十万的百姓,要是……。”政委想再次强调他的观点可是却被李师长打断。(李龙,我军113师师长。)
“老赵,我最多给你两个基干团用于疏散百姓,游击队和各地区县大队武装全部归你调遣,能在五天内疏散百姓吗?”(基干团不同于我军作战部队中的主力团,基干团基本都是刚刚扩充人员成军不久且装备缺口较大的团级单位,下辖有西到六个步兵连不等,不设营级单位。)
赵政委沉默了,他知道自己这个搭档的想法,他这是要准备和鬼子打阻击战来给自己争取时间。
缺少武器和作战经验不足的我军和装备精良的鬼子甲种师团打战地阻击战,胜算渺茫。
“我尽力。”
“不行,你一定要在五天内把百姓全部疏散,我给出的时间是鬼子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的时间。”李龙盯着赵政委的眼睛说道。
“是。”政委答应一声后就走出了师部,他必须争分夺秒的抢时间。
“命令。”
参谋长和师部的几个参谋立马立正等着师长接下来的话。
“命令136旅,138旅在明日中午12点前抵达“三线山”一带,抵达后就地构筑阵地。
“命令112团、113团、134团在三线天后30里处构筑阻击阵地,每个团一处阵地,间隔10里。”
“命令除新二团、三团外的其它六个基干团,给我沿着这条路挖,每公里必须有500个坑,在埋上土地雷,每挖50里就留下一个团设置阵地准备阻击日军。”
李师长在说这些命令的时候声音都有些颤抖,他知道这道命令意味着什么,这是要把整个部队以拼光的代价来最大限度阻击日军的进攻速度。
这一战过后,恐怕133师要元气大伤了,但只要百姓能得以保全,那我军就不会灭,因为我军的最大倚仗就是百姓。
参谋长立马带着几个参谋传达师长的命令,由于缺乏电台等通信设备,只有旅一级才会配备电台,师长的命令还不知道要跑死多少个通信员呐。
部队作战,绝不是一道命令就可以的,特别是到师一级的规模那更是一项庞大的复杂工程。
各部行进路线和计划,预估投入战场的时间,弹药给养的准备等等事情都需要详细的计算。
今夜,注定要灯火长明。
“报告,司务长来了。”
就在师部忙做一团的时候,门口站岗的战士进来向一个参谋道。
司务长,是一个长相很显老、气质和相貌像是一个庄稼汉多过军人的汉子。
司务长,是一个老战士,他的军龄跟师长差不多,在1927年就参军了,今年军龄11年。
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条手臂是空着的,这是在一次反围剿作战的时候被马克沁重机枪打断的,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从战斗岗位上退了下来,担任部队司务长的职责。
“张大叔,你来干什么呀?”一个参谋抬头问道。
“我找政委。”
“政委出去了。”
“……那我找师长。”
这个参谋见司务长的脸色很凝重还以为他是有什么急事,于是就带着司务长去了师长和参谋长所在的房间。
师长和参谋长正围绕地图说着什么,见司务长走了进来,两人同时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参谋长更是去拿起暖壶给司务长倒了一杯水。
“是军粮上出了什么问题吗?”师长问道。
“没,炊事排正发动村民们烙棒子面饼,能在明天日出之前完成任务。”
司务长和师长是老战友了,当初师长以学生身份入伍的时候,司务长还带过他一段时间呐。
“师长,财务部出事了。”司务长说道。
“财务部?出什么事了?”师长有点不明所以,财务部能出什么问题?那里除了少量缴获的钱财啥也没有呀?
“财务部的32000大洋,消失了12000块。”
“什么意思?怎么消失的?”
“凭空消失,就在我面前。”
(http://www.mjzsk.com/book/E0E0GI-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