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会议厅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一片金光闪闪的景象。梁云峰站在门口,看着陆续走进会场的法律界人士,心中泛起一丝波澜。
这是一场注定要被写进历史的研讨会。
“系统,你说这些人真能听进去吗?”他低声问。
【系统提示:他们不是来听你的,而是来听真相的。】
“说得还挺有哲理。”
【系统回复:我可是你人生路上最靠谱的‘嘴替’,没有之一。】
梁云峰笑了笑,迈步走入会场。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紧张并存的味道,仿佛每一个座位都承载着某种使命。
第一排坐着几位白发苍苍的老法学家,神情严肃,像是随时准备为“传统司法制度”辩护到底;中间几排则是中年法官和检察官,表情复杂,既有期待也有警惕;后排则是一群年轻的律师、法学博士生,眼神里燃烧着对变革的渴望。
气氛就像一个即将引爆的气球,只差一根针。
主持人走上台,清了清嗓子:“各位同仁,欢迎来到‘张秋冤案后的司法改革研讨会’。今天的议题很明确——如何让正义不再迟到?”
话音刚落,一位戴眼镜的资深法官便举手发言:“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一起案件就否定整个司法体系。过去几十年,我们己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治框架……”
“但这个框架漏风。”一名年轻女律师打断道,“张秋案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据链断裂、证人失联、程序漏洞百出,最后竟然还能定罪,这不是制度的问题是什么?”
老法官眉头一皱,正要反驳,却被另一位中年检察官轻轻按住手臂。
“她说得没错。”检察官开口,“我们不是要否定制度,而是要承认它还有进步的空间。比如证人保护机制,当年如果有个像样的保护措施,张秋可能就不会……”
他的声音低了下去,现场陷入短暂的沉默。
梁云峰站起身,走上讲台,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这是我整理的全国近十年来的冤假错案数据。每一起背后,都有相似的症结。”
他点开投影,屏幕上赫然出现一张图表,清晰地标注着这些案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证据保存不当、办案流程不透明、申诉渠道狭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这些问题不是今天才有的,只是以前没人敢说,也没人愿意听。”
台下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那你说该怎么办?”一位年长的律师冷笑道,“推倒重来?还是让我们集体辞职?”
梁云峰笑了笑:“我不是革命者,我是修补匠。”
这句话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我们不需要推翻一切,只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一道保险,添一层监督,让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就像你们穿西装打领带是为了展现专业形象,而我们给制度穿上‘透明防护服’,是为了让它更有公信力。”
有人笑了,气氛缓和了一些。
这时,一位年轻的法学讲师站起来:“我看过国外的一些司法监督案例,比如北欧国家设立的独立监察机构,专门负责审查重大疑难案件。我觉得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梁云峰点头:“这个建议非常好,我己经让团队收集相关资料,后续可以作为试点方案的一部分。”
“等等。”刚才那位老法官又开口了,“你是谁?为什么我们会听你的?”
这个问题问得很首接,也很尖锐。
梁云峰微微一笑:“我不是谁,我只是个推动者。真正的改变,来自于你们每一个人的选择。”
会场再次安静下来。
【系统提示:社会情绪指数上升至83%,信任值持续增长。】
梁云峰没说话,只是默默记下了这一刻。
接下来的讨论进入白热化阶段。
有人主张建立“独立审查委员会”,有人提议引入AI辅助判案,也有人担心技术干预会影响法官的主观判断。
梁云峰坐在角落,听着他们的争论,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系统,你觉得他们会达成共识吗?”
【系统回复:共识不是靠喊出来的,是吵出来的。】
“挺有道理。”
三个小时后,研讨会接近尾声。
主持人总结道:“今天的讨论非常激烈,也非常有价值。我们会将大家的意见整理成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同时,我们也初步达成了几个方向性的共识。”
他翻开记录本:
“一是加强证人保护机制; 二是完善冤案申诉流程; 三是探索建立第三方司法监督机构; 西是推动司法公开透明化。”
会场上响起掌声,虽然不算热烈,但至少是一种认可。
梁云峰走出会场,深吸一口带着城市烟火气的空气。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系统,下一步呢?”
【系统回答:等一场春雨。】
“什么意思?”
【系统解释:当制度开始松动,就像干涸的土地迎来雨水。只要根系还在,就能长出新的枝叶。】
“你越来越文艺了。”
【系统回应:是你越来越懂我说的话了。】
夜色渐浓,城市的灯光如同繁星落地。
梁云峰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看到一条来自司法部的邮件:
【关于推进司法试点项目的初步意向函】
他点开附件,眼神微亮。
“看来,真的要下雨了。”
窗外,远处的天际线上,隐约传来雷鸣。
不是惊雷,而是希望的声音。
正义,从来不会自己走来。
它需要有人推一把,拉一把,甚至踹一脚。
而现在,有人正在这么做。
而且不止一个。
也许,这就是时代的回响。
(http://www.mjzsk.com/book/EAEDE0-5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