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订婚进行时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5章 订婚进行时二

 

思绪正漫无边际地飘着,屋外传来了几下轻轻的叩门声,笃,笃,笃,带着冬日里特有的沉闷感。

“小芸?醒了吧?快出来吃饭了!”是母亲杨桂香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气和忙碌中的催促。

“哎!来了妈!”杨芸赶紧应了一声,声音清脆。她收回落在镜子上的目光,低头看向脚边那双擦得干干净净的棉鞋小皮鞋。

这是上次去省城,李逸硬拉着她买的。深棕色的翻毛牛皮鞋面,鞋口镶着一圈柔软的浅棕色绒布,鞋底是厚实的胶底,既暖和又带着几分城里姑娘才有的洋气。

在村里,大多数姑娘小伙都还穿着笨重的自家纳的千层底大棉鞋时,这双鞋绝对是稀罕物。

她小心地穿上鞋,柔软的绒布边包裹住脚踝,温暖舒适。踩在地上,厚实的胶底发出轻微的闷响,与屋外冻土的坚硬感截然不同。

她理了理军装棉服的衣领,又拍了拍并不存在的灰尘,这才深吸一口气,推开了房门。

一股更浓郁的、混合着食物热气和屋外清冽寒意的风扑面而来,还夹杂着柴火燃烧的烟火味和人声的喧腾。

堂屋里灯火通明,平日里显得空荡的地方此刻挤满了人,热气蒸腾,人声嗡嗡作响,像一口煮沸了的大锅。

二叔杨志伟和三叔杨志勇两家人果然都到了,正围坐在临时拼起的大方桌旁。

桌上摆着几大盆冒着热气的玉米面糊糊,金黄金黄的,旁边是切成大块的、颜色深沉的咸菜疙瘩,还有一小盆煮得开了花的土豆,是难得的实在早饭。

“小芸起来啦!快,快坐下吃!”二婶孙何花眼尖,第一个瞧见她,立刻笑着招呼,声音洪亮,带着庄稼人特有的爽利。

“哟,瞧瞧咱家小芸,这穿上军装,可真精神!跟画报里走出来的似的!”三婶赵梅也放下手里的筷子,上下打量着杨芸,眼里满是赞叹,“嫂子这手艺,真是没得挑!”

杨芸被看得有点不好意思,脸颊微微发热,赶紧走到母亲身边空出的长条凳上坐下。

她飞快地扫了一眼堂屋:二叔、三叔正和杨父低声说着什么,大概是商量今天待客的细节,表情都很郑重;堂哥杨卫东坐在二叔旁边,此刻正埋头喝糊糊,听到动静抬头对杨芸憨厚地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

堂妹杨丽则紧挨着她坐下,眼睛亮晶晶地瞅着杨芸脚上的小皮鞋,满是好奇和羡慕。

“丽丽,快吃,看什么呢?”杨芸笑着轻轻碰了碰堂妹的胳膊。

杨丽回过神来,小脸一红,凑近杨芸耳边,带着点小女生的兴奋和羞涩,声音压得低低的:“芸姐,你这鞋真好看!省城里买的吧?我在县供销社没看到这个样式的,穿着脚冷不冷?”

“不冷,里面绒绒的,可暖和了。”杨芸也压低声音回答,语气轻松,“等姐再去省城了,也给你弄一双。”

“真的?那到时候我把钱给你”杨丽眼睛瞬间亮得惊人,随即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小口小口地喝起糊糊,嘴角却抑制不住地往上翘。

杨芸端起母亲递过来的粗瓷碗,碗壁温热。金黄的糊糊稠度刚好,散发出玉米特有的朴素甜香。

她小口喝着,暖意从喉咙一路滑进胃里,驱散了晨起的寒意。耳朵里听着二婶和三婶对母亲改衣手艺的由衷夸赞,感受着堂妹小心翼翼的羡慕,看着父亲和两位叔叔低声商议时严肃又透着喜气的侧脸……一种久违的、属于家庭的暖融融的踏实感包裹了她。

在这个全然陌生的时代,这份源自血缘的、带着烟火气的热闹与关切,像一簇小小的火苗,为她抵御着外面那个庞大而寒冷的未知世界。

早饭吃得很快,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加快了速度。碗筷刚撤下去,二叔三叔就带着堂哥杨卫东堂弟杨卫宏忙活开了。

杨卫东跟杨卫宏力气大,和父亲杨建业一起,把堂屋里那张最大的八仙桌吭哧吭哧地抬到了屋子正中央,这是待会儿最重要的“阵地”。

二婶和三婶则手脚麻利地开始擦桌子抹板凳,把家里仅有的几只缺了口的白瓷杯和几个粗陶碗找出来,一遍遍地用热水烫洗,又用干净的粗布擦得锃亮。

杨丽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杨芸身后,帮着把炕上的被褥叠好,又把一些零碎东西归置整齐。她时不时偷偷瞄一眼杨芸身上的军装和脚上的皮鞋,眼神里既有对姐姐的祝福,也藏着一丝对未来自己也能如此“体面”的憧憬。

还有那三个小的,堂弟杨卫庆,小弟杨卫民,堂妹杨华帮着杨母把瓜子花生还有水果糖拿出来,准备待会儿待客用。

那三只小的看着这些都快忍不住了,杨母就一人发了两颗糖让他们去玩了。

杨芸的手在触碰到那些干燥的、带着泥土气息的坚果时,心里那点因为即将到来的仪式而生的紧张感,似乎被这种琐碎的忙碌稍稍冲淡了。

就在这井然有序又带着点紧绷的忙碌中,一阵隐约的、不同于村里任何牛车骡车的引擎声,由远及近,穿透了冬日寂静的空气,清晰地传了过来!

那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机械的权威感,先是像远方低沉的闷雷,滚动着,碾过结了厚冰的土路,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它迅速盖过了屋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盖过了人们压低的说话声。

“来了!来了!”杨卫东第一个反应过来,猛地放下手里刚搬起的长条凳,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激动和兴奋,几步就冲到了门口。

屋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动作都停滞了一瞬。二婶擦桌子的手顿住了,三婶端着水盆忘了放下,杨父和二叔三叔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样的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杨丽则下意识地抓住了杨芸的胳膊,小脸上满是好奇。

杨芸的心猛地一跳,像被那引擎声重重撞了一下,骤然提到了嗓子眼。她深吸一口气,试图压下那突如其来的慌乱。

昨天李逸在县城确实提过,他有个战友转业后在县派出所当所长,能借到单位的吉普车开过来接人。

当时听着只觉是件方便事,可此刻这声音真真切切地到了家门口,才猛然意识到这“方便”在1971年的农村,意味着何等不同寻常的轰动!

她甚至来不及多想,几乎是本能地被一股力量推动着,跟在同样起身的爹娘和叔婶后面,走向门口。杨丽紧紧抓着她的小臂,亦步亦趋。

杨母走在最前面,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开了那扇厚实的、糊着旧报纸挡风的木头门。

呼——!

一股凛冽如刀割的寒气裹挟着外面鼎沸的人声,瞬间倒灌进来,冲得人几乎站立不稳。杨芸下意识地眯起了眼,适应着门外陡然强烈的光线。

门外,小小的院落门口,早己被闻声而出的左邻右舍、前屋后舍的男女老少围了个水泄不通!一张张被冻得发红的脸孔,裹着臃肿的旧棉袄,戴着狗皮帽子或裹着厚头巾,挤挤挨挨,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一片朦胧的雾霭。

小孩们像灵活的泥鳅,在人缝里钻来钻去,发出兴奋的尖叫。所有人的目光,都热切地、带着毫不掩饰的惊奇,聚焦在门口那辆刚刚停稳的钢铁之物上。

一辆深绿色的吉普车!车身方正,棱角分明,沾满了溅起的泥点和雪沫,车头两个圆灯像野兽的眼睛,在冬日的晨光下反射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对于见惯了牛车、骡车,偶尔才能见到公社拖拉机轰隆而过的向阳生产队社员们来说,这简首就是天外来物!


    (http://www.mjzsk.com/book/EB0HIA-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
慢节奏书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