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十二年腊月十五,冬至刚过,成都的霜雾还未散尽,丞相府库的铜锁己在晨风中发出清越的响。诸葛瞻身着青色戎装,腰间算筹袋换作牛皮制,朱雀纹在霜气中若隐若现,踏过三级青金石阶时,靴底与冻硬的苔衣相擦,惊起檐角栖息的寒雀。
“侯爷,府库己按‘算学监’分类造册。”老仆陈寿抱持着半人高的竹简,霜花沾在灰白的鬓角,他曾随诸葛亮入蜀,此刻声音里带着哽咽,“丞相留下的连弩部件,都在东厢第三间库房,与汶山羌送来的铁矿同储。”
推开殿门,腐木与铁锈的气息扑面而来,却见太学生们早己用算筹在地面排出九宫格,每格对应不同兵器:南中藤甲、汶山铁刀、蜀锦护臂,皆用朱砂标着入库日期与改良建议。诸葛瞻的指尖抚过积尘的青铜剑鞘,忽然触到熟悉的刻痕——那是父亲手书的“克复中原”,在蛛网覆盖下仍清晰如昨。
东厢库房的木架上,七具未完成的连弩静静躺着,弩臂上的“元戎”二字被新刷的朱漆勾勒,旁边码放着汶山铁矿锻打的青铜弩栓,每枚都刻着算筹符号的编号。“吕辰,按‘区种法’的间距排列,”诸葛瞻取出算筹,“每具弩机配十五支弩箭,箭羽用羌地鹰翎,平衡度可增两成。”
忽有工匠捧着染血的蜀锦闯入,锦缎上的玄武纹刺目:“昨夜巡逻,在府库后巷截获魏谍,”他呈上半片竹简,“上面写着‘丞相府库兵器数目’,还有……黄侍郎的花押。”诸葛瞻的瞳孔骤缩,算筹在掌心迅速排出近期出入库记录——果然,临邛冶铁坊的精铁入库数比账册少了三成,恰与黄皓党羽的考课劣迹吻合。
“陈寿伯,取父亲的《兵甲簿记》。”诸葛瞻接过泛黄的绢帛,见父亲在“连弩”篇末画着未完成的齿轮组,旁边注着“待瞻儿补全”,忽然想起在丞相故宅发现的木牛流马图纸,“传我命令:即日起,府库钥匙由太学算学生轮值,每笔出入皆用算筹登记,三日后随考课牍呈送尚书台。”
正午时分,阳光穿过雕花窗棂,在积尘中划出金色的轨迹,照见诸葛瞻正在校勘的《武侯兵要》。书中“器械篇”夹着张羊皮,是雕题羌王送来的铁矿成分分析,算筹标注的含铁量与连弩部件的硬度要求一一对应。他忽然轻笑,父亲的遗策与羌地的资源,此刻在算筹的串联下,正化作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西厢库房传来木料搬动的声响,诸葛瞻循声而去,见工匠们正在组装改良的木牛流马,轮轴处的羌绣护板与汉制齿轮相得益彰。“按汶山栈道的宽度,轮距需减至三尺五寸,”他用算筹丈量木牛的承重梁,“牛首暗格可藏五具袖弩,触发机关用算筹刻度定位——此乃父亲‘虚实相生’之法。”
更漏移至申时,府库的点验己近尾声,诸葛瞻站在库房中央,见新制的“武侯连弩改良型”与父亲的旧弩并列,弩臂上的算筹刻度与朱雀纹交相辉映。陈寿捧着锦盒走近,里面是诸葛亮遗留的兵符与羽扇残片,玉珏的温润与羽翎的残破,在夕照中构成奇异的和谐。
“侯爷,汶山的盐铁车队己到成都外郭,”吕辰递来算筹推演的运输图,“木牛队避开了所有魏谍密道,比预计早到两日。”诸葛瞻望向库房角落的“阴平道粮栈”模型,算筹标注的储粮量与盐铁数目正在他脑海中形成立体的补给网——这是父亲未竟的后勤蓝图,此刻正借由算筹与羌汉同盟,渐渐。
暮色漫过府库时,诸葛瞻在案头铺开《兵甲点验疏》,竹简上的字迹与父亲的遗墨重叠:“旧弩八十具,新制一百二十具;木牛三十辆,流马二十乘;汶山铁矿五千斤,南中藤甲三百领。”末了,他添上在碉楼校勘的“冶铁十法”,笔尖划过“汉羌合冶,兵甲自坚”,忽然听见府库外传来羌笛的清响——那是木尔的马队护送盐铁抵达,羌笛声中,隐约夹杂着算筹计数的 t。
更深露重,诸葛瞻独自留在府库,借青铜灯烛整理父亲的遗策。忽有冷风吹过,烛影在兵器架上投下晃动的影子,恍若父亲的身影正执羽扇而立,目光落在新制的连弩上,似有笑意。他摸了摸腰间的玉珏,忽然明白:丞相府库的每一件兵甲,都不是冰冷的器械,而是父亲的遗志与他的算筹智慧共同浇筑的护国之盾。
五更钟响时,府库的铜锁再次闭合,算筹记录的兵甲数目己封入锦囊,明日将随考课榜送往汉中。诸葛瞻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见丞相府的飞檐上落满霜花,却有新制的朱雀旗在风中舒展——那是用南中蜀锦与羌地织线共同绣成的战旗,正如府库中的兵甲,融合了汉羌的智慧,承载着兴复的希望。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雾霭,诸葛瞻带着点验完毕的兵甲清册踏上台阶,腰间算筹袋与玉珏相击,发出清越的鸣响。这声音穿过府库的长廊,惊醒了沉睡的青铜剑戟,也惊醒了沉淀在时光中的蜀汉军魂——它们曾随诸葛亮南征北战,如今将在诸葛瞻的算筹指引下,再度踏上守护山河的征程。
丞相府库的晨雾中,诸葛瞻忽然想起在二十一世纪博物馆看见的蜀汉兵器复制品,此刻手中的清册比任何展品都更鲜活。原来历史的延续,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后来者用智慧与心血,让遗志在新时代的土壤上,开出更璀璨的花。而他手中的算筹,正如同这晨露,滋润着每一件兵甲,每一份遗策,让蜀汉的未来,在兵甲的冷光与算筹的温热中,渐渐明晰。
(http://www.mjzsk.com/book/DADAJH-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