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十二年腊月廿三,冬至后的第十日,武候祠的古柏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檐角铜铃被夜风吹得叮咚作响,惊起栖在“万古云霄”匾额上的寒鸦。诸葛瞻身着素色深衣,腰间算筹袋垂着新缀的羌绣星纹,踏过前庭时,靴底与苔衣相触,发出细碎的响,惊落石阶上的残雪。
“侯爷,浑天仪己按您的吩咐移至观星台。”太学生李昭抱着《周髀算经》,算筹在袖中碰撞,“汶山羌使送来的羊皮星图,与汉家《太初历》多处相合。”诸葛瞻点头,目光掠过碑廊里父亲的《出师表》石刻,墨痕在月光下泛着微光,恍若当年北伐的星夜,正透过千年时光,映在他手中的算筹上。
观星台的青铜浑天仪静静矗立,十二道刻度环上,汉隶与羌文的星宿名并列,中央天球上的“汉”字朱雀纹,与羌地的牛头星图相映成趣。诸葛瞻展开从南中带回的爨氏星图,算筹在石案上摆出二十八宿方位:“爨人以‘火塘三星’定农时,恰合汉家‘心宿二’,”他的指尖划过天球上的“南斗六星”,“可在阴平道粮栈设‘南斗烽火’,每星对应不同警讯。”
更漏移至子时,月轮升至天中,诸葛瞻忽然看见观星台的阴影里,老仆陈寿正抱着父亲的《星占书》发呆,绢帛上“五丈原坠星”的注记旁,新添了他前日补写的“阴平道粮栈星位”。“陈寿伯,”他轻声唤道,“当年丞相夜观星象,可曾说起‘天市垣’与羌地矿脉的关联?”
陈寿擦拭着眼角,将《星占书》递来:“丞相曾言,‘星象即舆图,每颗星都是地上的城郭’。”他指着“井宿”方位,“此处对应汶山盐矿,当年丞相未及细勘,如今侯爷用算筹将星位与矿脉相联,倒应了‘天人合一’之说。”诸葛瞻抚过泛黄的绢帛,见父亲在“斗柄指北”处画着未竟的八阵图,忽然取出汶山羌王送来的熊骨星盘——刻着羌地二十八星的青铜圆盘,与浑天仪的刻度严丝合缝。
“李昭,按羌历冬至点校准浑天仪。”诸葛瞻将熊骨星盘置于天球下方,算筹在掌心排出岁差公式,“羌人以昴星团为岁首,汉家以冬至为起算,二者相差三度,需在‘天关星’处补刻羌文星名。”太学生们屏息看着星盘与浑天仪的齿轮开始咬合,铜制指针在月光下划出银弧,最终停在“阴平道”对应的井宿方位。
忽有夜风卷起落叶,观星台的纱幔被吹得猎猎作响,露出藏在幔后的木架——上面悬着诸葛瞻手绘的《蜀汉星野图》,每处屯田、碉楼、粮栈都对应着天上的星官。他忽然指着“天市垣”方向,那里标着成都太学与南中味县:“魏谍密会的北斗阵,暗合天枢星位,”算筹在星图上摆出北斗七星,“但真正的粮道密钥,藏在南斗的‘天府星’——正如父亲当年布八阵,虚实相生。”
更深露重,陈寿捧来热酒,见诸葛瞻正在星图角落补画“算学监”分布:“当年丞相观星,为的是排兵布阵;如今侯爷观星,却在织一张看不见的网。”他望向星图上的羌地碉楼与汉家官署,算筹符号与星芒交织,“这网里有算筹、有烽火、有羌汉的眼睛,任黄皓如何勾结魏人,也钻不出这天罗地网。”
子时三刻,观星台忽然传来木料拼接的轻响,吕辰带着工匠抬来新制的“武侯窥筒”——筒身刻着汉羌双语的星名,镜筒末端嵌着汶山水晶。诸葛瞻将其对准“心宿”,水晶折射的月光在星图上投下光斑:“此镜可测百里外敌营灯火,”他指向筒身的算筹刻度,“每格代表三十步,比父亲当年的望楼更精准。”
夜风渐息,武候祠的钟声在远处敲响,惊起栖在柏树上的夜鸦。诸葛瞻忽然看见父亲的羽扇残片躺在星图旁,残羽恰好指向“天汉星官”,那里正是褒斜栈道的位置。他忽然轻笑,取过算筹在星图边缘写下:“星图非占星之具,乃治世之图——每颗星都是蜀汉的灯火,每道轨都是兴汉的征途。”
五更天微明,观星台的霜气凝结成露,滴落在《蜀汉星野图》的朱砂笔痕上。诸葛瞻望着图中“阴平道粮栈”对应的“天仓星”,想起三日前在丞相府库点验的兵甲,算筹标注的数目与星位轨迹完全重合。原来父亲留下的不仅是兵法与器械,更是将天地星辰化作军政经纬的智慧,而他手中的算筹,正将这智慧编织成网,笼罩蜀汉的每一寸山河。
“侯爷,成都北门斥候截获魏谍,”李昭递来半片烧焦的帛书,“上面画着北斗与井宿,还有‘冬至运弩’西字。”诸葛瞻望向浑天仪,见斗柄正指向井宿方位,与他昨日推演的魏谍路线分毫不差:“通知木尔,在雪狼径设伏,用‘南斗烽火’传递假讯——魏人信星象,我们便用星图做饵。”
晨光初绽时,诸葛瞻将新绘的星图卷成轴,轴头刻着父亲手书的“汉”字。陈寿望着他腰间的玉珏与算筹袋,忽然想起诸葛亮临终前的话:“瞻儿若能通算学与星象,便可继吾志。”此刻,晨雾中的观星台,少年正用算筹丈量星空,用星图规划山河,让父亲的羽扇遗志,在汉羌合璧的星象中,化作实实在在的护国屏障。
武候祠的月渐渐西沉,诸葛瞻站在观星台上,见成都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散落在蜀地上的星子,与星图上的标记一一对应。他知道,这张初绘的星图,终将随算学监的算筹、羌地的烽火、南中的铜鼓,传遍蜀汉的每一处关隘。而他袖中的羽扇残片,正与星空下的算筹、浑天仪的铜光、碉楼的灯火遥相呼应,共同诉说着一个跨越千年的信念:兴复汉室,不在天命,而在人心,在每一个用算筹丈量山河、用智慧编织未来的昼夜。
当第一缕阳光掠过武候祠的飞檐,诸葛瞻将星图收入檀木匣,匣盖上的朱雀与羌地的牛头纹在晨光中交相辉映。
第一卷完!
(http://www.mjzsk.com/book/DADAJH-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