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尚书台狱 考课案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章 尚书台狱 考课案结

 

建兴十三年夏六月初九,成都的梅雨刚歇,尚书台狱的青石板上还凝着水珠,青苔在砖缝里泛着冷绿,将“明法”匾额衬得格外森冷。诸葛瞻身着黑色獬豸纹法服,腰间算筹袋换成了青铜锁边的证物袋,踏过狱门时,靴底与积水相击,惊起了檐下避雨的乌鸦。

“武乡侯,案犯己押至‘慎刑堂’。”典狱长陈武捧着考课牍,竹简边缘染着霉斑,“黄皓党羽张通、吕安等七人,皆供认受黄皓指使,虚增户册、盗卖军粮。”诸葛瞻点头,目光扫过走廊两侧的“算学监”封条——这些昔日黄皓的据点,如今己成为考课案的证物房。

慎刑堂内,黄皓蜷缩在青铜囚椅上,紫袍皱如败叶,玉扳指己被摘除,露出苍白的指节。他抬头望见诸葛瞻腰间的算筹袋,忽然尖笑:“武乡侯竟用算筹治狱,莫不是要学商鞅‘作法自毙’?”诸葛瞻却取出太学工坊特制的“算筹证物架”,将泛黄的户册、染血的密信、织机残片依次摆开,每一件证物旁都插着刻有日期的算筹。

“张通,”诸葛瞻指向临邛户册,算筹在掌心排出虚增人口的数理模型,“你虚增两千户,每亩屯田报产三斛,实则亩产仅一斛五斗,”算筹重重敲在案上,“按《考课法》‘欺上盗下’条,当如何论处?”张通浑身发抖,目光落在算筹刻着的“连坐三级”字样,忽然在地:“皆因黄侍郎说,虚增户册可讨陛下欢心……”

黄皓的瞳孔骤缩,却仍强作镇定:“陛下尚未定案,尔等安敢用算筹屈打成招?”诸葛瞻冷笑,命人抬来从掖庭搜出的青铜箱,箱内码放着数百支算筹,每支都刻着受贿记录:“此乃黄侍郎的‘密算筹’,”他抽出一支刻有“汶山星纹石”的算筹,“每支对应一笔魏谍贿金,算筹总数恰合内廷虚增用度。”

忽有狱卒呈上从褒斜道截获的炸药配方,黄皓的玉扳指印泥在潮湿的纸页上洇开。诸葛瞻用算筹标出炸药成分比例:“魏制硝石占七成,蜀地硫磺占三成,”算筹在配方旁摆出爆炸威力模型,“此等配比,与炸毁石门峡的炸药完全一致——黄侍郎,你还有何话说?”

正午时分,阳光穿透慎刑堂的天窗,照在黄皓苍白的脸上。诸葛瞻展开《蜀汉刑律》,算筹指向“通敌卖国”条目:“按律,私通外敌、损毁粮道者,当斩。”黄皓忽然疯狂大笑:“刘禅小儿若敢斩我,内廷千余宦官必生叛乱!”话音未落,尚书令董允在侍从搀扶下踏入,手中握着后主密旨:“陛下有令,内廷宦官悉由算学监考课,若有不轨,一体治罪。”

诸葛瞻取出在武候祠碑前刻制的“算学刑牌”,牌面用算筹符号刻着刑期:“黄皓祸乱朝纲,按考课法当革职下狱,永不叙用;党羽张通等,依律处斩。”黄皓的笑声戛然而止,目光落在刑牌的算筹纹上,忽然想起在后主便宴上,那些被算筹拆穿的谎言,终于瘫倒在囚椅上,再无声息。

暮色漫过尚书台时,考课案的结案文牍己用算筹封缄,送往景福殿。诸葛瞻站在狱门前,见太学生们正在用算筹丈量监狱改建图纸——这里即将改为“算学监分署”,墙上的“明法”匾额将换成“算学明法”。木尔的羌骑送来南中急报,卑水川的铜矿己按考课法上缴,算筹记录的铜产量比预期高两成。

更深露重,诸葛瞻在尚书台后堂整理证物,见黄皓的密算筹上刻着“北斗七星”,忽然取出在武候祠绘制的星图,算筹在图上标出魏谍密会的星位——果然与北斗七星的方位吻合。他提笔在《考课案录》末章写下:“算学之道,可察星辰之变,可辨人心之奸,此乃丞相‘察疑’之遗训也。”

五更天微明,尚书台狱的囚车驶出,黄皓的紫袍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诸葛瞻望着囚车消失在街角,摸了摸腰间的玉珏,感觉父亲的羽扇残片在袖中轻颤,仿佛在说“善用算筹,可安天下”。他望向远处的太学工坊,织机的灯火通宵未熄,新制的算筹纹蜀锦正在运往汉中,那里的姜维将军,正等着用蜀锦换羌地的战马。

是日午后,后主刘禅在景福殿颁布《考课正法》,明定“以算筹核政绩,以算学察奸佞”。诸葛瞻站在殿下,见文武百官腰间皆佩算筹袋,算筹的清响与殿外的铜钟声相和,竟成了蜀汉新的朝仪。他知道,这场在尚书台狱结案的考课案,不仅是对黄皓的审判,更是对蜀汉官僚体系的重塑——当算筹成为明法的尺度,任何权谋都将无所遁形。

成都的夏雨再次飘落,诸葛瞻望着尚书台上空的阴云,想起在南中治所埋下的攀枝花种籽,此刻应己长出新苗。算筹在他掌心轻轻转动,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那是诸葛亮的羽扇,也是他手中的治世之尺,在风雨中,丈量着蜀汉的未来,编织着兴复的梦想。

尚书台狱的青砖上,雨水冲刷着昨日的血迹,却冲不走新刻的算筹纹。诸葛瞻知道,考课案的结案,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http://www.mjzsk.com/book/DADAJH-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
慢节奏书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