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网络微澜,清心炼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章 网络微澜,清心炼丹

 

李编导的办事效率很高。在他们下山后的第三天傍晚,最新一期的《奇闻异事》栏目便在市电视台播出了。

这一期的标题起得颇为吸引眼球——《深山寻道:青云观小道长的神秘传承》。

节目从记者们上山的艰难开始,展现了三清观破败而又宁静的景象,然后重点播出了对张清源的采访,以及他那手“隔空救人”的惊险场面。对于周浩被煞气缠身以及张清源施法驱煞的过程,节目组进行了艺术化处理,隐去了过于玄幻的细节,更多地是从“心理暗示”、“气场调理”以及“传统文化中的神秘力量”等角度进行解读,既保留了神秘感,又避免了首接宣传封建迷信的嫌疑。

饶是如此,节目播出后,还是在小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卧槽!这小道长也太帅了吧!而且身手那么好!”

“那平安符看着就好神奇,我也想要一张!”

“青云山三清观?离我们市不远啊,改天组队去看看!”

“楼上的别傻了,这种高人一般不轻易见人的。不过那小道长说话挺有哲理的,感觉不是骗子。”

“那个实习生周浩也太倒霉了,不过最后被道长救了,看着精神多了。”

市电视台的网站和一些本地论坛上,关于这期节目的讨论帖层出不穷。虽然大部分人还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但也有一些人对张清源和三清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人开始打听上山的具体路线。

当然,这些外界的喧嚣,暂时还没有传到身处深山的张清源耳中。他依旧过着规律而平静的修行生活。

每日吐纳练气,打坐静心,画符炼技,偶尔去后山打理一下那片生机勃勃的菜地。他还抽空将道观里里外外又修补了一下,虽然只是些小修小补,但整个道观的气象确实在一天天变好。

这天,张清源在整理爷爷留下的遗物时,在一个不起眼的旧木箱底,发现了一本更为残破的手抄本,封面上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三个字——《丹汞诀》。

他好奇地翻开一看,里面记载的并非什么高深内丹术,而是一些基础的、关于炼制外丹——主要是药丹的粗浅法门和一些简单丹方。比如用常见草药炼制治疗跌打损伤的膏药、调理脾胃的药丸、以及一种名为“清心丹”的小丹药。

这“清心丹”,据书记载,是用几种有静心安神、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配合特殊手法炼制而成,服用后能清净心神,辅助修行,对治疗失眠、心烦气躁等症状也有奇效。

张清源看得心中一动。他现在《清心诀》己经精通,如果能配合这清心丹,修炼效果岂不是事半功倍?而且,如果能炼制出来,以后也可以用来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书中记载的清心丹丹方并不复杂,所需的几味主药,如凝神草、静心莲、清风藤等,他在青云山上都曾见过。至于辅药,也都是些常见的药材,山下小镇的药铺应该都能买到。

炼丹的器具,书中也提到了,需要一个小型的药炉和一些捣药、研磨的工具。这些道观里倒是没有。

“系统商城里会不会有?”张清源立刻查看系统商城。

果然,在“修行辅助”一栏,他找到了“初级炼丹炉(陶制)”,兑换需要80功德点。还有一套“基础药材处理工具(含药碾、药臼、药筛等)”,需要30功德点。

“加起来110点功德,不算太贵。”张清源目前还有405点功德,完全负担得起。

他没有犹豫,立刻兑换了炼丹炉和工具。光华一闪,一个半人高、造型古朴的陶制丹炉和一套小巧精致的药材处理工具便出现在卧房的空地上。

丹炉入手温润,上面还刻着一些简单的聚火符文。张清源很是满意。

接下来的几天,张清源便开始为炼制清心丹做准备。他先是按照《丹汞诀》中的图谱,去后山仔细辨认并采摘了所需的几种主药。青云山生态环境极好,这些草药的品质都相当不错,蕴含的药性也很足。

辅药则去山下小镇的药铺里买齐了。药铺的老掌柜见他一个年轻道士来买这些药材,还好奇地问了几句,张清源只说是观中自用,老掌柜也没多想。

材料备齐,张清源便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炼丹尝试。

他在道观后院找了块空地,将丹炉安放好。然后按照《丹汞诀》中记载的步骤,先将采来的草药仔细清洗、晾晒、切制、研磨……每一步都做得一丝不苟。

这些基础的药材处理工作,就花了他大半天的时间。

傍晚时分,他终于开始生火预热丹炉。他用的是从山上捡来的干松柴,火力稳定,还带着一股松香。

丹炉预热完毕,他按照丹方上君臣佐使的配伍比例,依次将处理好的药材投入丹炉之中。然后盖上炉盖,开始控制火候。

炼丹最关键的就是火候的控制。《丹汞诀》中记载了几种基础的控火手法,或文火慢炖,或武火急催,变化多端。张清源初次上手,不免有些手忙脚乱。

他一边要时刻注意丹炉内的温度和药材的变化(虽然他现在还看不出什么变化),一边还要根据书中的指示添加柴火,调整火焰大小。

精神高度集中之下,时间过得飞快。夜色渐深,只有丹炉下的火光映照着张清源专注的脸庞。

不知过了多久,当丹炉内飘出一股淡淡的药香时,张清源知道,第一阶段的炼制快要完成了。他按照书中所说,开始逐渐减小火力,转为文火温养。

又过了一个时辰,药香越来越浓郁,还夹杂着一丝丝焦糊味。张清源心中一紧,暗道不好,莫不是火候没控制好,炼糊了?

他不敢大意,连忙按照书中收丹的法诀,熄灭炉火,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炉盖。

一股浓烈的焦糊味扑面而来,熏得他差点流眼泪。炉底,只有一堆黑乎乎的、如同焦炭般的药渣,哪里有半点丹药的影子。

“唉,果然失败了。”张清源叹了口气,脸上却并没有太多沮丧。第一次炼丹,失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炼丹之术,比画符可要复杂多了。

他没有气馁,仔细回想了一下刚才炼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总结着失败的原因。是火候太大?还是药材投入的顺序不对?或者是某种药材的炮制不到位?

【叮!宿主首次尝试炼丹失败,获得经验:炼丹术熟练度+5。】

“失败了也有熟练度?”张清源微微一愣,随即了然。看来系统还是鼓励尝试的。

他将炉渣清理干净,没有急着进行第二次尝试,而是回到屋里,再次仔细研读《丹汞诀》中关于清心丹炼制的每一个细节,并将自己刚才的失误之处一一记下。

第二天,他调整好心态,再次开炉炼丹。这一次,他更加小心谨慎,严格控制火候,仔细把握每一种药材投入的时机。

然而,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虽然没有像第一次那样完全炼成焦炭,但得到的也只是一些不成形的、带着浓重药味和些许焦糊味的黑色药丸,离书中描述的“色泽微黄,丹香清雅”的清心丹相去甚远。

【叮!宿主尝试炼丹失败,获得经验:炼丹术熟练度+3。】

“还是不行啊。”张清源摇了摇头,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知道,任何技艺的掌握,都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经验积累。

接下来的几天,张清源就像是跟这清心丹较上了劲。他白天采药、处理药材,晚上便开炉炼丹。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总结经验,再投入到下一次的尝试中。

他的炼丹术熟练度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缓慢增长着。从最初的完全焦糊,到后来能炼出一些勉强成型的废丹,再到废丹的颜色和气味逐渐接近丹方描述……他能感觉到,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这期间,山下电视台那期节目播出后带来的影响,也开始逐渐显现。偶尔会有一些好奇的城里人,三三两两地寻到青云山来,想要一睹“小神仙”的风采。

对于这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张清源一概以礼相待。若是真心对道家文化感兴趣的,他会耐心讲解一番。若只是来看热闹或者求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他便婉言谢绝。他并不想让三清观变成一个旅游景点,更不想被人当成猴来看。

不过,也有一些真正遇到困难,或者对道家养生、心理调适有需求的人找上门来。对于这些人,张清源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比如赠送一张平安符,或者用《清心诀》的原理开导他们几句,倒也积累了一些功德。

这一日,张清源又一次开炉炼制清心丹。经过了十多次的失败,他对火候的掌控和药性的理解己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当丹炉内再次飘出药香时,张清源的心神前所未有的宁静。他熟练地控制着火候,感受着丹炉内药力的融合与转化。

终于,在丹香最为浓郁醇和的那一刻,他果断熄火,开炉!


    (http://www.mjzsk.com/book/DIEIGD-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
慢节奏书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