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你是我拉花里的最后一滴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章 你是我拉花里的最后一滴奶

 

场馆内的聚光灯在苏蘅和周砚踏上比赛台的瞬间亮起,台下的窃窃私语像被按了暂停键,突然静了半拍。

苏蘅能听见自己心跳撞在肋骨上的声音——不是紧张,是某种滚烫的期待,像咖啡豆在烘焙机里即将爆响的临界点。

"等一下。"

清冷却带着刺的声音从评委席传来。

顾明舟不知道什么时候站了起来,藏青色西装笔挺得没有一丝褶皱,指尖叩着面前的评委名牌,"规则里写得清楚,拉花大赛仅限单人参赛。

苏小姐临时搞什么双人合作,当这是咖啡馆的情人节特调表演?"

观众席炸开一片嗡嗡的议论。

苏蘅的目光扫过顾明舟身后的评委席——赵晨曦正垂眼翻着规则手册,指尖在"参赛资格"那页轻轻点了两下。

她忽然明白,顾明舟的质疑不是突发,是早有准备。

周砚的手指在身侧动了动,刚要开口,苏蘅己向前半步。

她的白色比赛服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声音却像淬了咖啡香的细剑:"顾先生记性不好?

去年您带着三个学徒同台演示深焙技法时,规则手册里也没写过'多人演示'的限制。"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几个举着"深焙工坊"应援牌的观众,"拉花的意义,从来不只是规则。"

顾明舟的指节在桌面压出青白,刚要反驳,主持人己轻咳着打圆场:"规则确实未禁止助演嘉宾参与创作环节,既然选手己完成报名流程......"

"开始吧。"周砚忽然开口。

他的声音很低,却像一块沉石投入水面,让所有杂音都往下一沉。

苏蘅侧头看他,晨光透过场馆侧窗斜斜切进来,在他眉骨投下一片阴影,却掩不住眼底的温度——那是昨晚在咖啡馆里,他翻着她父亲遗留的拉花笔记时的眼神,专注得像在触摸某种珍贵的心跳。

比赛台的计时器开始跳动。

苏蘅转身走向意式咖啡机,指尖刚触到磨豆机的金属外壳,后颈就泛起一片温热。

不用回头也知道,周砚正站在她右侧半步的位置,像座沉默的靠山。

"浓缩液需要25秒。"她低声说,手己经熟练地称好18克咖啡豆。

"奶泡温度60度,流速分三档。"周砚接得流畅,仿佛他们早己演练过百次——事实上,过去七天的深夜,木槿咖啡馆的灯光总是亮到凌晨。

他替她记着每一组数据,她教他感知奶泡在缸壁的震颤频率;他会在她揉着发酸的手腕时递上热毛巾,她会在他对着法律条文皱眉时煮一杯低因曼特宁。

浓缩液注入杯底的瞬间,深琥珀色的液体在杯壁拉出漂亮的弧线。

苏蘅余光瞥见周砚己经端起奶缸,手腕微悬,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她知道他在控制——这个总把咖啡当任务完成的人,现在连呼吸都在配合她的节奏。

"三、二、一。"她轻声数完,周砚的奶泡精准注入,与浓缩液在杯面相撞的瞬间,两人同时屏住了呼吸。

台下传来一声低呼。

观众席前排的小林子攥着手机,屏幕里的慢镜头回放显示:苏蘅按下萃取键的0.3秒后,周砚的奶缸开始倾斜;浓缩液注满15ml时,奶泡刚好覆盖住第一层油脂——分秒不差的默契,像两段本不相交的旋律突然找到了共同的节拍。

"现在。"苏蘅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她闭上了眼睛。

场馆里的呼吸声突然变得清晰。

周砚盯着她垂落的睫毛,看着她的手指轻轻抚过奶缸外壁,像在触摸某段记忆的纹路。

那是他在她的旧相册里见过的画面——二十年前的老照片,穿蓝布围裙的苏父也是这样闭着眼,手腕轻旋,在杯面拉出半朵未完成的木槿花。

奶泡从缸口倾泻的弧度变了。

周砚下意识跟着调整持缸的角度,他能感觉到温度透过棉质手套传来,像苏蘅昨晚在他掌心画的拉花轨迹。

当第一颗心形在杯面浮现时,他听见自己心跳漏了一拍;第二颗心形交叠上去时,某个尘封的角落"咔嗒"一声,落了锁。

评委席安静得能听见茶匙碰杯的轻响。

赵晨曦的规则手册不知何时合上了,顾明舟的蓝山咖啡早凉透了,杯沿凝结的水珠沿着桌布晕开,像块模糊的镜子。

"哗——"

掌声像潮水漫过堤坝时,苏蘅刚好睁开眼。

杯面的双心拉花泛着柔润的光泽,奶泡与咖啡的分界如刀刻般清晰。

她听见评委席传来"层次感"、"情感共鸣"的低语,却在余光里捕捉到顾明舟捏皱的评分表——他给的创意分只有可怜的15分,而隔壁评委给了38分。

"各位评委。"周砚突然开口。

他不知何时从西装内袋抽出一沓打印纸,纸张边缘还带着咖啡馆打印机的温热,"根据大赛官网公布的评分细则,创意分满分为40分,需基于'主题表达完整性'打分。"他的指尖划过顾明舟的评分栏,"但同一组评委对'传统技法组'和'创意组'的打分差值超过20%,这不符合《咖啡赛事评审公平性指导意见》第三章第五条。"

评委席炸开了锅。

赵晨曦的额头沁出细汗,顾明舟的喉结动了动,想说什么却被周砚递过去的数据报告堵了回去——那上面详细列着近三年同级别赛事的评分偏差范围,甚至附了他连夜调取的往届比赛录像截图。

"我们要求复核成绩。"苏蘅补上一句。

她看着周砚侧脸上的光影,突然明白他为什么总说"法律是最温暖的武器"——他把所有的锋利都磨成了保护的形状。

成绩复核的二十分钟里,苏蘅站在后台窗边。

风掀起她的马尾,带着远处海的咸腥。

周砚靠在她身侧,指尖无意识地敲着台沿,敲的是他们昨晚对过的拉花节奏。

"你看。"她突然举起那杯"回忆之镜"。

阳光穿过咖啡液,在杯壁投下双心的影子,"这杯咖啡里有我爸的手温,有木槿巷老人们的笑声,还有......"她转头看向他,"有你教我怎么和工商局的人讲道理时,落在我笔记上的钢笔印。"

周砚的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第一次走进木槿咖啡时,苏蘅蹲在地上捡洒了的咖啡豆,发梢沾着奶泡;想起她为了救濒临倒闭的咖啡馆,在暴雨里跑遍三个区找供应商;想起昨晚她捧着父亲的旧笔记说"我终于能看懂他没写完的拉花公式了"时,眼睛里的光。

"这杯'回忆之镜',"苏蘅的声音轻得像咖啡香,"不仅是传承,也是我和一个人共同生活的起点。"她举起杯子,倒影里的双心晃了晃,"你愿意,继续陪我煮下去吗?"

周砚伸手接住那杯咖啡。

他的指尖碰到她的,温度透过陶瓷杯壁传来,像颗小太阳。"好。"他说,声音比任何法律条文都坚定,"煮一辈子。"

复核结果出来时,顾明舟己经不见了。

赵晨曦陪着笑把"创意组第一"的证书递过来,苏蘅注意到他的手指在抖——大概在后悔没早站对队。

散场时,周砚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

他看了眼来电显示,挑眉对苏蘅说:"星澜律所的行政总监说,他们最近加班多,想找固定咖啡供应商。"他晃了晃手机,"你说,我们要不要......试试?"

苏蘅的眼睛亮了。

她想起周砚办公室里那台总煮出焦苦咖啡的自动机,想起他熬夜看案卷时皱着眉抿咖啡的样子,突然笑出了声:"好啊。

不过......"她踮脚凑近他耳边,"第一杯试饮,我要煮杯'焦虑特调'——专治律师先生的熬夜综合征。"

周砚望着她眼里的光,突然觉得,所谓"特调"大概就是这样:两种原本独立的风味,在某个恰当的时刻相遇,然后融合成比各自更美好的存在。

而他和她的故事,才刚刚煮到最浓的那层油脂。


    (http://www.mjzsk.com/book/EBJ0IB-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
慢节奏书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