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教室斑驳的玻璃,斜斜洒在讲台上那沓英语试卷上,泛着冷白的光。林秧秧盯着课桌上空白的答题纸,指尖无意识地着笔杆,昨天校园歌手大赛的余韵还在心底打转,可此刻,英语测试的紧张像细密的蛛丝,慢慢缠住了她。
“吱呀——” 教室后门突然发出轻响,林秧秧余光瞥见,是班主任陈老师抱着一摞资料进来,脚步放得极轻,却还是让倒数第二排的许航猛地挺首腰板 —— 他昨晚为写《守护之森》的参赛心得熬到深夜,眼下正借着测试前的空隙补觉,课本竖在面前当 “掩体”,脑袋一点一点像啄米的小鸡。
英语老师李薇踩着高跟鞋走进来,金属质感的耳环随着步伐轻晃,她将试卷往讲台上一放,声音里带着惯有的严肃:“这次测试涵盖了听说读写,尤其是听力部分,取材于国外环保纪录片片段,和咱们‘守护’的主题也算呼应 —— 都打起精神!” 这话让林秧秧想起歌手大赛上,食堂大叔哼着歌送绿豆汤的画面,嘴角不自觉翘了翘,却在触到李老师审视的目光时,赶紧抿首。
听力音频响起的瞬间,教室里只剩沙沙的翻卷声和呼吸声。林秧秧盯着听力题里关于 “森林保护” 的题干,那些英语单词在脑海里,和《守护之森》的旋律奇妙交融。她仿佛看见纪录片里,外国志愿者穿梭在雨林的身影,与校园小森林里,同学们为歌手大赛布置场地的画面重叠 —— 原来不同语言、不同肤色,对 “守护” 的热忱如此相通。
笔试部分,完形填空讲的是海外学子组织校园公益英语角,推广生态保护理念。林秧秧握着笔,眼前浮现出自己抱着吉他,在小森林里唱歌的场景,笔尖游走间,竟把 “守护” 的中文感悟,悄悄揉进英语表达里。阅读理解的文章,是关于跨国环保科研团队的故事,专业词汇晦涩难懂,可当看到 “teamwork(团队协作 )”“i the mission(传承使命 )” 这些词时,她又想起歌手大赛上,食堂大叔、新生们共同合唱的画面,那些因守护凝聚的温暖,成了理解文字的密钥。
教室后排,许航强忍着困意,眼睛盯着阅读理解里 “youth power(青春力量 )” 的表述,昨夜写心得时,林秧秧抱着吉他唱歌的画面还在脑海 —— 原来青春的守护,能以音乐为媒,也能借英语测试里的文字传递。他抖擞精神,把对 “守护” 的理解,化作工整的英语句子写在卷面上。
窗外,校园小森林的树叶沙沙作响,和教室里的纸笔声交织。李老师在过道间巡视,瞥见林秧秧试卷上,因联想歌手大赛而微微发颤的笔迹,又看看许航强打精神的侧脸,嘴角悄然扬起 —— 这场英语测试,考的何止是知识,更是青春对 “守护” 主题的多元诠释。当最后一名同学放下笔,阳光己铺满整个教室,试卷上的英语字符,与小森林里的鸟鸣、歌手大赛的余音,共同谱写出属于青春、属于守护的独特乐章,而这场测试,不过是青春守护故事里,一次用英语对话世界、传递热爱的奇妙旅程 。
(http://www.mjzsk.com/book/EHJDB0-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mjzsk.com